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东北经济下行趋势趋缓 三省发展分化

2016-08-15 10:10:42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原标题:东北经济下行趋势趋缓 核心问题是体制机制改革

央广网北京8月15日消息(记者 王建帆)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国家发改委牵头的专题调研组最近兵分两路,摸底东北经济。今年上半年,东北地区经济增速下行趋势开始趋缓,但有专家表示,这,并不能认为东北经济就此走出困境。东北振兴,最核心的是如何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东北经济下行趋势趋缓 但并未走出困境

这次专题调研,由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带队考察辽宁和吉林,国家发改委副主任何立峰带队考察黑龙江。调研组主要了解了东北推进供给侧改革、推进国企改革、促投资稳增长等方面情况。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东北经济下行趋势开始趋缓: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2%,比一季度提高0.3个百分点,工业增速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个百分点。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瑞分析,这得益于全国经济大势的带动,但并不能认为东北经济就此走出困境。

刘瑞:“东北经济现在的好转,第一是经济大势带动的结果,整个中国经济上半年的形势保持在一个平稳增长的区间,第二是中央加紧对东北经济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现在还不能乐观地讲东北经济完全走出了困境。”

其中,东北三省发展分化明显就能体现一些问题。在工业增速方面,吉林达到6.1%,黑龙江和辽宁分别为1.9%和-7.7%。投资方面的差距更加显著,吉林和黑龙江分别为10.3%和6%,辽宁则下跌58.1%。刘瑞认为,这种差别来自改革的力度。一些地区仍长期依赖单一产业,导致转型升级受到多重制约。

刘瑞:“吉林的改革在东三省中是走得比较靠前的了。这也是跟各个省面对各自困境采取的措施有关。比如说大家过去都依赖国有企业发展,但问题是有的地区就一心只看到国有企业,不考虑其他的了。”

东北经济患上“综合症” 核心是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区域研究所所长夏锋认为,东北经济面临的困难是“综合症”,既有资源、资金的约束,也有人口红利不足的问题,但最核心的是如何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比如,除了民营经济发展空间不足,东北地区的开放程度、投资软环境等相对其他区域仍然较弱。

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在这次调研中也表示,要坚定不移地推动改革开放创新,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夏锋建议,可以从两方面入手解决东北的体制机制问题:首先,以“一带一路”战略为契机,通过开放倒逼改革,扩大与俄罗斯、蒙古等国家的贸易合作,加强人才、资金、技术交流合作,为东北注入新的发展动力。另外,还可以在东北设立经济合作区,以点带面推动改革。

夏锋:“黑龙江、吉林、辽宁可以和东部地区的浙江、江苏建立对口支援的关系,在发展政策上、在管理体制上、经营模式上,可以建立对口交流的经济合作区,改变一些久拖不决的问题,可能会为东北振兴注入一剂强心剂。”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