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人民日报评奥运:中国人的得失之心,为何轻了?(1)

2016-08-10 04:40:05  人民日报    参与评论()人

原标题:得失之心,为何轻了(解码·社会心态)

本报记者 管璇悦

《 人民日报 》( 2016年08月10日 11 版)

“第一次因为一个铜牌得主而开始关注一项体育赛事”。9日,当中国运动员傅园慧在里约奥运会女子100米仰泳项目中获得铜牌之后,在被傅园慧刷屏的微信朋友圈里,一位叫蒋云龙的好友写下这样的话。

里约奥运会的大幕拉起后,奥运健儿的表现无疑成了舆论焦点。首日无金,国人遗憾之余,多了份淡定;斩获铜牌的傅园慧,却意外因率真表现而圈粉无数;对于失利运动员的评价,网友也愈发理性平和。

很多人说,从许海峰在洛杉矶奥运会上实现金牌零的突破以来,30多年过去了,我们看待奥运、看待金牌、看待运动的心态变得不同:中国人的视野,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而日益开阔。不断发展的中国,给了中国人更多的底气与自信。

“泥石流”走红,冲刷出运动员新形象

8日,参加女子100米仰泳半决赛的傅园慧就因为率真的语言和自带的表情包走红网络。

“我已使出洪荒之力!”“鬼知道我经历了什么!”“我对明天没有充满希望,因为我对今天满意!”半决赛后,傅园慧引爆网络。她接受采访时的金句连连、搞怪表情逗乐了大批网友,短短两天,不仅个人微博粉丝数量从几万飙升至260多万,各种二次元表情包、剪辑视频也纷纷上线,与她相关的微博数量高达近30万条,网络报道也有4000多篇。

傅园慧的表现也一扫之前的一丝丝阴霾,让网友们的情绪瞬间欢乐起来。“可爱、好真实的姑娘!”“看了一遍又一遍,各种开心!”“傅园慧这小丫头的意义在于让我们相信,国人的体育情怀除了金牌还有运动竞技本身的快乐!”

在许多人的固有印象中,中国运动员总是实力超群,但四平八稳、老气横秋,相比之下,不按套路出牌的傅园慧显得格外立体,难怪有人调侃她是“游泳界的泥石流”“体育界的段子手”。

逐鹿赛场,比赛结果自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看待胜负的态度。现在,许多专业运动员都是在多元选择中,出于兴趣和天赋走上竞技之路,他们的心理也更加健康、阳光。赛前刻苦训练、赛时认真投入,赛后释放自己。傅园慧这股“泥石流”冲刷出的正是运动员的新形象与新心态。

放在以前,可能会有人觉得傅园慧“不正经”,而现在,人们对她更多的是不加吝惜的喜爱之情。傅园慧之所以圈粉无数,除了俏皮的言语和鲜明的个性之外,对于成绩与奖牌的坦然,也是原因之一。

首日无金、卫冕失利,留言多是鼓励

在傅园慧走红前,网友讨论更多的,是首日无金的遗憾。不过,大家惋惜之余却一边倒地选择安慰失利运动员。

在8月6日的第一个比赛日决出的12枚金牌中,中国并未分到一杯羹。在女子10米气步枪项目中,由2004年雅典奥运会冠军杜丽与2012年伦敦奥运会冠军易思玲组成的“双保险”最终分居二三名;在男子400米自由泳项目中,卫冕冠军孙杨以0.13秒之差摘得银牌……

入账2银3铜的中国军团,一度居于奖牌榜第十一位。自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以来,这是中国代表团第二次首日无金,上一次是在16年前的悉尼奥运会。

随后,“首日无金”迅速成为网络舆情热点。来自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9日12时,与“首日无金”相关的网络报道达8580篇、微博达33500条、报刊383篇。从留言来看,网友们大多表现平静,并未表现出明显的负面消极情绪。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