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江苏疑似抗战川军墓地面临拆迁 志愿者跨省拯救(3)

2016-08-09 11:12:06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参与评论()人

8日晚,四川成都,一场紧急会议一直从傍晚7点开到晚上10点。

“消息来得很突然。”巴蜀抗战史研究院秘书长张光秀说,作为在民政部门注册的抗战研究组织,他们在获悉徐州沛县杨屯镇疑似发现川军遗骸的消息后,“立即联系商讨,如果耽搁丝毫。可能会让忠骨不安了。”当晚,包括张光秀、何允中等人员,紧急开展了3个多小时的讨论。

最后,会议达成两个观点。“一是成立工作小组,由著名抗日英烈王麟孙女王愔担任组长。”张光秀说,工作组成立之后的首要任务,就是确认该坟墓是否为川军的,“目前现有的材料,让我们相信很可能就是。”张光秀说,他们将兵分两路,一路人马继续在川内收集相关资料,做辅助性工作,另一路则尽快赶往沛县,与当地人接触,看是否能发现更多证据,“以确定那里是不是川军英魂的埋骨地。”

专家分析

沛县为保卫战突围地

当地遗骸极可能就是殉国川军

四川巴蜀抗战研究院专家何允中说,通过多方资料查证,很可能这些骸骨就是川军的。

“目前,收集到了两方面资料。”何允中说,沛县杨屯镇上了年纪的村民说,此前这处埋骨地被称为“川军蛮子林”,而且有人小时候曾听大人说过,滕县那边运来了不少尸体,就埋在了村子附近,“而滕县便是川军死战过的地方。”此外,何允中曾听父亲回忆过这里,“父亲当年是22集团军124师740团的团长何煋荣,他经历过滕县战役,曾与王铭章并肩作战过。”

何允中说,父亲曾告诉他,1938年3月17日,滕县战役时期,曾接到122师师长王铭章的指示,突围离开滕县。他们的突围路线便是从滕县向西,坐渡船越过微山湖,抵达沛县一带进行安顿。“可以确定的是,沛县在抗战时期,是22集团军滕县士兵的突围线路点。”何允中说,同时这里还是临时的收容集结地,“不排除部队将战友遗体,从滕县运过来就地掩埋的可能。”

后人声音

川军抗日将领邓锡侯之子邓宇民:“如经证实建议修建纪念碑”

“第一次听说这消息,我是打心底的兴奋。”8日晚9点过,著名川军抗日将领邓锡侯之子、原全国政协委员邓宇民说,1937年国难当头,川军队伍主动请缨出战,人民公园外多少青年挥泪别家人,他们知道那是场赴死的战斗,但川军没有后悔,更没有贪生怕死。

“我们川军虽没有好装备,但却有一颗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不惜战死的决心!”邓宇民说,当年太多川军将士战死前线,如今能找到部分英魂的埋骨地,“实在是不容易,肯定是很激动和兴奋的。”

“根据当时的战事,如果长眠此处的是川军战士,则很可能是我父亲的队伍。”邓宇民说,父亲当年带领三支队伍出川,其中一支便是在这一带参与战斗,包括王铭章所在的122师。对于当地村民反映的情况,邓宇民建议,既然当地要发展旅游,何不借此建立一处川军纪念碑,这样既能让川军英魂得以安息,也可让此处成为一处弘扬抗战精神,宣传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历史资料

1938年3月17日

川军死守滕县不退 将星王铭章陨落

1938年3月17日,山东滕县(今滕州),寒意料峭,北风呼呼。呛人的火药味和浓重的血腥味裹在一起,直扑而来。

戎马倥偬多年的王铭章知道,122师这一次注定是死守。16日,滕县城墙被日军打出缺口,他下令把所有的洞全部堵死。可17日凌晨,日军的重型火炮和飞机,对滕县进行了狂轰滥炸……之后,王铭章发了最后一封电报,并让团长何煋荣把患病的税师长护送出城。

不久,滕县南城墙和东关失守。他亲临城中心的十字街口指挥,让城内各部队与敌巷战、死守西关待援。

随后,他命令身边仅有1个排的警卫连,从西北城角向西城门楼的日军猛扑,夺取西门城楼。由于日军火力太猛,全排战士壮烈牺牲。这时,西城门楼的日军继续向北压迫。王铭章决定转移到西关火车站,去指挥布置在那里的124师372旅继续与日军搏斗。但他们还未走出多远,便被西城门楼的日军发现。机枪密集地扫射过来,王铭章及其部属、随从共20多人大都牺牲。华西都市报将继续关注此事进展。

本组稿件采写封面新闻记者何晞宇华西都市报记者杨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