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故宫15公里古代雨水沟将“大扫除”

2016-07-26 05:11:27  北京日报    参与评论()人

“本想着邀请大家来看‘千龙吐水’,结果,雨没下。”7月25日,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细解故宫强大的排水设施及养护计划,4年内,该院将完成一次排水系统“大扫除”,并将于年内完成八成地面更换“透水砖”。

故宫遇大雨也存水

遇上前几天北京出现的大暴雨,紫禁城并非如传闻中所描述的“滴水不存”。

7月20日,故宫御花园的一处“十字路口”,一只鞋垫漂在小水洼里,成了不少游人的拍照亮点。

作为故宫一景的“千龙吐水”,7月20日临近午时,瓢泼大雨中,中和殿台阶下的一排龙头有三四只依然紧闭“龙嘴”,有两只只是滴滴答答地淌水,可有些栏杆和台阶的缝隙反而往外喷水。在故宫,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前后排列,坐落在一个8米多高的工字型三层台基上,台基四周栏杆底部有排水孔洞,每根望柱下还有一个石龙头,口内为凿通的圆孔,也是主要排水口。这些龙头称螭首或角兽,在大雨时吐水如白练,小雨时如冰柱,在暴雨时呈现“千龙吐水”景象。

在慈宁宫外,积水一度没过了脚面,几名保安将防滑提示标立在门洞里,提示过往游客;三大殿区域的地面上,也出现了不少小水洼。

上个月,御花园西侧一条主雨水管道被发现堵死了,满满全是垃圾。

对此,单霁翔一一解释。

垃圾是排水系统的大敌。观众丢弃的饮料瓶和餐巾纸等,经常把一些排水口堵死。一下雨,工作人员就需要蹚着水,用手把这些杂物掏出来,“但刚清理不久,排水口就又会被新的杂物堵上。”

龙嘴吐水需要积累一定的水量。但古代栏板和螭首年事已高,每年都要挨个儿“剔牙”。“在清理过程中产生震动可能导致螭首的断裂,因此不能用坚硬的工具进行疏通,只能用竹签一点一点地清理。”

而有些积水是因为后期铺设所致,“有些地面不平是为了保持历史原貌,有些则是因为曾有大量地面铺装改为不透水的水泥地面和沥青路面,不利于排水和渗水。”

八成地面年内换“透水砖”

“每次降雨过程都是最好的发现问题的时机,博物院利用雨季,绘制并汇总全院积水点分布图,分析积水原因,研究综合解决方法。”单霁翔说。

对于雨水沟中淤积的树叶、渣土等杂物,故宫将组织人工清挖,并把损坏破碎的沟盖板进行更换。另外故宫将更换御花园东侧管线,对西六宫等其他区域的雨水管沟进行专项排查和清理。从去年起,故宫逐步将全院的水泥地面和沥青路面改为砖石等传统建筑材料。预计今年八成水泥地面将换“透水砖”,明年将全部恢复传统路面,针对坑洼不平的地面铺装,故宫会及时挖补。

目前故宫的排水系统基本采用原有古代雨水系统。对这套由老祖宗留下的排水系统,故宫也启动了专项课题研究。

据统计,故宫仍在发挥作用的古代雨水沟长度超15公里,其中暗沟长度将近13公里。故宫在西六宫部分区域的永寿宫、翊坤宫、储秀宫所在院落,养心殿院落及乾清门、隆宗门前广场整个区域开展调查,累计发现雨水口7类、64个,其中53%是单孔立式无格栅类型。按照目前城市所用格栅式雨水口的设计要求,故宫所有雨水口不仅达标了,而且几乎全超过了设计规范所建议的最大值。

不过专家发现,部分区域原有古代雨水系统,经不同朝代叠加的建设活动,有所损坏或难以发挥原有功能。对于这些排水系统,故宫将于4年内完成一次“大扫除”。如针对有的河帮产生鼓胀和移位,有的排水沟出现局部坍塌的问题,将实施修砌归安,保障河水顺利通过;针对有的雨水沟塞满淤泥或杂物,导致排水能力下降,需要及时清除栏板下、螭首中、排水孔内的堵塞物;针对有的排水沟盖或排水口发生损坏,失去阻挡杂物进入排水系统的功能,将及时修砌沟帮、更换破损的沟盖板和雨水口。另外,还要及时拔草,防止集中降雨时杂草造成排水口堵塞,严重影响排水能力。

目前,故宫已将15公里古代雨水沟纳入了古建筑整体保护修缮工程项目中。

遇大暴雨内金水河会开闸放水

故宫每年还制定《防汛应急预案》,建立防汛昼夜值班制度。

博物院将防汛预警信息划分为一般、较重、严重、特别严重四个级别,依次用蓝、黄、橙、红代表。

一旦发布橙色防汛预警,故宫将根据实际情况减少售票或停止售票,采取迅速转移、撤离或者疏散观众等措施。当发布红色防汛预警时,故宫会立即协调采取相应措施,组成抢险队伍,协调相关部门参与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

“我们还与北京市水务局河湖管理处建立联系,在雨季随时观察内金水河水位,通过开闸的方式适时调节。比如红色预警时就会放水。”单霁翔说,“遇暴雨,故宫会全员上岗,按片分工,及时清理上游漂浮至排水口的杂物。”

揭秘

紫禁城北高南低差两米

紫禁城是皇家工程,排水系统透着讲究。单霁翔比划着讲解:“京城北依燕山、东临渤海,地形北高南低,因此水向东南流。紫禁城的走势也一样,中间高两边低。”

有数据为证,北门神武门地平标高46.05米,南门午门地平标高44.28米,竖向地平高差约两米,为自然排水创造了有利条件。

同时,紫禁城各个宫殿院落都有排水系统,如干沟、支沟、明沟、暗沟、涵洞、流水沟眼等。每当降雨,一部分雨水沿着建筑屋顶琉璃瓦落到地面,之后顺着明沟流到暗沟沟口;一部分雨水直接形成地表径流,流入院落和房基四周的石槽明沟,汇入在地下纵横交错的暗沟。

雨水入了暗沟,地表自然少积水。据统计,故宫仍在发挥作用的古代雨水沟长度超15公里,其中暗沟长度将近13公里,占八成以上。

最终,雨水都排入内金水河。这条河从神武门西侧的水闸流入,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大半个紫禁城,从东南角流出,汇入52米宽的筒子河内。之后,筒子河又与周边的外金水河、中南海等水系相通。

不仅如此,故宫内部排水系统还形成了雨污分离,污水系统是同市政管网相连的单独管线,排水系统则仅用于排除雨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