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闻汛而动 全力以赴 连续作战(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1)

2016-07-23 04:25:17  人民日报    参与评论()人

6月以来,多地遭遇暴雨、洪水等灾害。汛情紧急,考验责任担当;抢险救灾,更需万众一心。越是险情当前,党员干部越发挥顶上来的担当作风;越是关键时刻,各地方各部门越激发出凝聚力和战斗力。当前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形势非常严峻、任务非常繁重,气象预报、电力交通等保障人员,和其他救援力量一起,闻“汛”而动、昼夜不歇、连续作战,打赢了一场场硬仗。

为了送去光明

“拼命三郎”不眠不休

36个小时抢通送电要道,70个小时恢复供电……在江西鄱阳县向阳圩堤决口抢险战斗中,该县古县渡镇供电所所长、党支部书记刘晓春被群众称赞为“拼命三郎”。

20日19时20分许,向阳圩堤滨田河段发生溃坝。这对刘晓春是极大考验,一方面,要确保夜晚供电,方便转移村民;另一方面,洪水冲垮的线路须及时断电,以防触电。刘晓春果断决策,迅速切断溃口处支线,保留主线上其它15个台区正常供电。从这一刻开始,刘晓春带领队伍连续奋战36个小时,沿向阳圩堤立起了40基电杆,架通了3.3公里10千伏高压线路,打通了一条光明通道。

22日13时,武警水电部队开始决口封堵,预计用3到5天完成封堵,恢复供电至少要在堵口的两天后,这意味着部分受灾地区可能连续7天供不上电。“有没有办法做到3天之内恢复送电?”接到上级电话时,刘晓春顿感压力,这是个近乎苛刻的目标。思考片刻,他大胆提出设想:从溃口处切断线路,分别从两端送电。这个方案要求必须在溃口处进行水中拉线作业。

23日上午,电力抢险开工,刘晓春把水中拉线这块“硬骨头”留给了自己。一艘塑料小船,只能容两人乘坐,再装载一些抢修物资,水流湍急,船要停稳已经不易。不识水性的刘晓春在洪水中指挥,全然忘了自身安危。

23日17时50分,滨田河堤决口受灾群众全部恢复供电,这时距离溃堤仅过去70个小时。

为了准确预报

水情监测24小时值班

7月20日下午6时,北京暴雨,国家防办的楼内,工作人员进进出出,电话铃声此起彼伏。

防汛一处处长黄先龙忙着整理长江最新汛情,为即将进行的会商做准备。“这段时间内,会商频率加密,经常讨论到半夜。为了一次会商,要准备大量资料和数据,随时为决策提供依据。”

一到汛期,24小时值班,对他们来说习以为常,在黄先龙的办公室可以看到简单的生活用品,他说:“几天回不了家是常事。”

国家防总是全国防汛的指挥决策中心,每天各地水雨情、各大江河湖库水位等信息都汇集到这里。淮河预报员孙龙正全神贯注地盯着电脑屏幕。作为值班人员,晚上他除了关注淮河动态,还要汇总当前全国雨水情信息,直到第二天上午防汛会商结束后才能交班。

几天前,孙龙刚刚成了爸爸,“洪水来了有预案,孩子出生也有预案,拜托老人帮忙照顾。”问到想不想孩子,孙龙说,想陪着孩子,但是当前防汛形势严峻,更需要我们坚守岗位。同样,负责长江流域水情监测和预报的尹志杰连续上了3个星期的班,“早上出门,孩子还没醒。晚上回家,孩子已经睡了。”

“作为国家级水文情报预报中心,我们的任务很重。”水利部水文情报预报中心主任刘志雨说,每天来自全国约10万处的报汛站的数据汇集于此,人员24小时值班,实时监测,滚动预报。但预报中心不到20个人,要监测预报七大江河流域暴雨洪水,只有11名水情预报员,平均一个流域不到2个水情预报员,工作强度很大,一旦遇到几条大江大河同时涨水,不少人员得连轴转。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