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拥有情怀才能铸就“匠人精神”

2016-07-14 05:10:10  河南日报    参与评论()人

□王婉

近日,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走红网络,“匠人精神”这个词再度出现在人们面前,都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也越来越浮躁,对功与名趋之若鹜,反观故宫里那群身怀绝技却甘于寂寞的文物修复者们,他们对技术与艺术的潜心追求更显难能可贵。

7月12日,《河南日报》刊登文章《董云岚:年近八旬为树狂》,报道中79岁老人董云岚说出了他的心声:虽非英雄少年,还可以晚成大器。古稀之年的老人头戴鸭舌帽,肩背斜挎包跟着年轻人一起翻山越岭,为古树保护而奔走。这个耄耋老人是业内当之无愧的“银杏王”,让古树涅槃重生是他最开心的事。在我看来,老人身上的那种对古树的专注与热忱与故宫里心无旁骛修复文物的“匠人”们如出一辙,他们对钟爱的事物热情、专注、坚持,他们有信念、有态度,更有情怀。

精美到令人叹为观止的文物背后是修复者们大量繁琐而精细的工作,这在外人看来或许是日复一日,极其枯燥的,但在这些师傅们看来,一件上等的工艺品在他们手下被重新打磨出世,其中的成就与快乐外人无法体会;一棵千年古树的起死回生对人们的生活或许惊不起一丝波澜,却是老人心心念念、乐此不疲的事情。这个社会信奉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注重速度和效率,注重竞争和利益,鲜少有人还能在步伐匆匆的现代社会保持淡泊名利。

瓦尔登湖畔的梭罗,摆脱世俗的羁绊,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人们生活真正的必需品是什么,他说,有时间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这才是真正的休闲,有时间改善自己灵魂资产的人享有真正的闲暇之乐。用一生去打磨一部作品或用一生去专注一件事情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虽然已不多见,但相信如故宫里一丝不苟修复文物的师傅们和年届古稀的董云岚老人一样的人不会消失,他们身上所具有的那种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那种对钟爱事物热诚、专注、坚持的态度和情怀会一代代传承下去! (来源:大河网评论频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