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湖北五大湖泊均超警戒水位 12日后将再迎降雨(3)

2016-07-08 04:20:06   新京报    参与评论()人

“尼伯特”过去后,是否还会有强降水?对此,张涛表示,16日台风过后,副高会重新恢复它的势力范围,随着北方冷空气再度建立起来后,雨带会再度形成,但是随着进入盛夏,雨带会逐渐向北进,到7月中下旬,雨带会到达华北、东北。

张涛说,但从目前看,7月下旬的主雨带主要还是在长江、黄河之间摆动。

  释疑2

  “尼伯特”将给防洪带来哪些挑战?

  将导致太湖水位快速上涨,加大太湖流域防洪压力

国家防总会商分析,作为1949年以来最强的首个登陆台风,“尼伯特”具有风力强、周期长、风浪高、降雨强度大、滞留时间长等特点,而防御“尼伯特”,将面临四大严峻挑战。

首个挑战是“尼伯特”很可能形成强风、暴雨、巨浪、高潮“四碰头”的极为不利局面,增加了港口避风船只和沿海各类重要设施的防御难度。

其次,台风降雨将导致太湖水位快速上涨,加之风浪作用,将进一步加大太湖流域的防洪压力。据水利部水文局最新监测数据,截至7日12时,太湖水位4.84米,超警1.04米,超保0.19米,周边河网区有40站水位超警0.06-1.79米,其中23站超保。

“预计接下来的两轮强降水给太湖流域带来的累计雨量有80至100毫米,局部地区可达120至230毫米。”张涛表示,这将给太湖造成较大压力,有可能逼近太湖历史最高水位,“因此未来10天,太湖防洪形势十分严峻”。

同时,此前,江淮、江南、华东等地降雨持续时间长,河湖底水高,水库蓄水多,土壤饱和度大,一些水毁工程尚未及时修复。台风深入内陆后,局部超强降雨可能引发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城市内涝。

此外,沿海地区和太湖流域经济发达,外来务工人员较多,防台风意识比较薄弱、经验相对不足,给人员疏散转移避险增加了难度。

  释疑3

  多城市内涝 为何地下管廊未发挥作用?

  与工程建设标准等相关;内涝因降水量超出管网设计标准

连日来,湖北、安徽、江苏等地连续强降雨,部分城市再次“看海”。

城市内涝时,地下管廊有没有发挥作用?为何部分城市仍淹的厉害?7日,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教授彭永臻介绍,地下管廊属于地下基础设施,通俗而言,就是将市政多条管道,如供水、煤气、电力等放在一个管廊里。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市政工程学科部责任教授周玉文补充,目前,管廊主要分两种,一种排水设施在管廊外,另一种,管廊内则包括排水设施,“修建地下管廊,并将雨污水管道修好,能够缓解城市内涝”。

多位专家表示,多地“看海”,与其工程建设标准及城市雨水系统是否畅通相关。

以建设标准为例,彭永臻说,一般情况下,排水设施会按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进行建设,通俗讲就是“20年一遇”、“50年一遇”等。

记者了解到,武汉市中心城区排水防涝专项规划近期目标为到2017年,能够有效应对10年一遇的暴雨。但武汉此次暴雨被认定为“百年一遇”,周玉文说,管网设计标准没有那么高,这么高的降水量已经超出管网的排水能力。

如何确定工程的建设标准?彭永臻说,与排水区的位置,对周边的影响及地方经济等因素相关,“重要的地方标准更高”。以武汉为例,长期目标中,规定2030年前重点地区和路段需有效应对百年一遇暴雨。

目前,各地纷纷规划建设地下管廊,郑州、广州等15个城市是全国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周玉文说,目前,我国的管廊建设仍处在摸索阶段,无法评判效果。所有地下设施均为一个系统,局部修建,效果并不明显。“地下管廊建设仍需连成整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