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反腐优等生王儒林“不正常”卸任带来哪些信号?(2)

2016-07-06 19:32:50  政研院    参与评论()人

(插播一个细节,王儒林被任命为山西省委书记时,当时给出的原因也是中组部官员所说的。)这虽然是官场“套话”,但如果分析所谓的“大局”,对比不同阶段的“工作需要”,以及山西省领导班子建设实际,不难发现,王儒林的“不合理”卸任,其实有着一定的合理因素。

其一,反腐局势发生变化。如前所述,王儒林入晋时值山西腐败严重,全国反腐形势也一度严峻,强力反腐不但是山西一隅所需,全国亦然,而山西作为腐败重灾区更需成为全国反腐的突破口。

也就是说,彼时反腐“大局”下,山西整顿吏治刻不容缓,需要调整补位合适的反腐干将,改善局面。

时过境迁,一如王儒林在山西取得的显著反腐成绩,全国反腐形势在众多不容层级官员落马后,也由高压渐次走向相对“低压”态势,虽不时还有“老虎”落马,但密集程度、整体层级及数量,已有不小降幅。某方面来说,山西官场乃至整个国内官场,虽仍不时有官员落马,但已渐趋稳定。

其二,目前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巨大,发展依然紧要,尤其伴随反腐形势趋稳,更多的注意力自然转移到经济发展上。

一个细节是,在2014年王儒林被任命为山西省委书记的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王儒林发表讲话,提出四点,前三点主要和反腐相关,第四条才提到经济建设。这也可看出,当时反腐的紧迫性稍胜一筹。

其实,经济发展的步调一直被强调要稳当、加速,而革弊立新、激浊扬清的反腐目的之一是改善和创造更好更健康的营商环境,服务于经济发展。某一时期,反腐的步调可以迈得比经济发展稍快些,但最终还是经济发展呈现引领之势。

对目前的山西乃至全国来说,都是如此。

虽然一季度全国GDP增速形势“不错”,但去产能、去库存的压力依然巨大,转型升级之路依旧漫长。山西是典型代表,困顿尤显。

在王儒林入晋时,山西经济颓势明显。2014年山西上半年GDP增速为6.1%,位列全国倒数第三,前三季度山西GDP增速也在全国倒数三名之内,最终山西全年GDP增速为4.9%,只比年初既定目标“9%”的一半多一些,在31个省区市排名中垫底。

2015年山西GDP增速为3.1%,颓势更剧。今年一季度为3%。严峻形势不言而喻。

反腐之余,王儒林也明白提升经济的重要性。其力主加大脱贫攻坚、城中村改造等工作力度,并力图改善官员与民营企业的关系,提振民营经济的活力;提出把旅游业作为非煤产业的首位产业;去年8月,国资委主任张毅亲自带领58家央企集体入晋洽谈合作。这是近年来该省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一次重大招商引资活动。此次洽谈共签约47个合作项目,总投资约1555亿元,拟引资973亿元。

种种努力之下,山西却一直未能止住经济下坠的势头,“最困难时期”的声调一直在回荡……

不管是外部大环境不好,还是内部问题积弊已深,或者自身分身乏力难以顾及……诸多主客观因素的辩解,依然回避不了王儒林没有撑起提振山西经济这一重任的事实。

在今年6月30日山西全省领导干部会议上,王儒林总结自己主政山西的工作时,提到反腐成效,但经济发展方面的信息就相对少而模糊。

对比之下,会上被任命为山西省委书记的骆惠宁,在肯定王儒林的反腐成绩之余,着重提到山西当前正处于重要的历史关头,办好山西的事情一定要统筹“五位一体”“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表示山西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要推进煤炭供给侧改革等多举措发展。

骆惠宁还表示虽然目前山西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但未来发展前景广阔,他看好山西的发展潜力巨大。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