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上任9年,这位“一把手”为啥要10次面对质疑?(3)

2016-06-29 20:41:14  政事儿    参与评论()人

两年后,郑国光再次接受吴小莉采访时,又提到了这个“痛处”。他自陈曾有小孩子问:气象台预报不准,你气象局长丢不丢人啊?

“我说我感到很惭愧。”这位55岁的老“气象人”,害羞地说道。

风能太阳能归国有?

“你说空气要收费吗?不可能的”

2012年6月,黑龙江省颁布《黑龙江省气候资源探测与保护条例》,其中规定“企业探测开发风能及太阳能资源必须经过气象部门批准,而且探测出来的资源属国家所有。”

“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注意到,条例发出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媒体和民众“晒太阳也要收费了?”的质疑。

两个月后,郑国光做客一家电视台节目时回应这一问题:“你说空气要收费吗?不可能的。实际上它的含义是,对气候资源的探测,要统一管理,减少一些重复建设,让资源得到共享。”

“(黑龙江的法规)是说,对气候资源的探测要统一管理,和气候资源统一管理是两回事。是不是说气候资源就是要收费?其实没有。”

郑国光认为,每个省的人民代表大会都有自己立法的权力,可以相互借鉴,但是要根据自己本省的实际需要。“这个立法和国家的法律没有冲突,我个人持支持态度。”

为什么总发生“百年一遇”?

“夸大灾害可能是媒体误读,或是某些人利益驱动”

在近年发生的极端天气灾害中,新闻报道经常出现“百年一遇”、“千年一遇”的说法。

2011年的全国两会上,郑国光接受采访时回应,“所谓‘百年一遇’、‘千年一遇’的说法都不是由气象部门发布的,我国的气象观测网络是从新中国成立以后才逐渐建立完善的,很难与百年甚至千年以前的观测资料进行比较,而通过推算的方式得出的更早之前的资料也并不完全准确”。他解释说,“夸大灾害有可能是媒体的误读,或是某些人受利益驱动造成的。”

郑国光说,对气象灾害,气象部门会用科学技术来预报分析,全社会也应该用科学态度来看待,气象部门“通常的说法是有气象记录以来。”

他同时表示,现在传媒科技越来越发达,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一旦发生了自然灾害,消息很快便被传播出去,“这些因素都会给大家造成灾害增多的感觉”。

驱散北京雾霾靠风吹?

“老天爷给的自然条件就不行”

2013年,北京雾霾天数超过此前52年来最多。2014年,全国多地出现雾霾天气,网民开始编出“雾霾基本靠风吹”的段子。此间,吴小莉再次专访了郑国光。

访谈中郑国光提到:我的同事做了一个空气质量的下降、污染物的实践,雾霾是气象条件和污染物扩散共同造成的。“像北京只要有风,空气质量就好,等于说它有了风,扩散能力就强了,很快稀释到大气当中去了。”

吴小莉听到后追问:“您刚才提了一句话我们印象很深刻,而且我们本来以为是一个玩笑话,就是北京治理雾霾难道就只能靠风吹吗?”

郑国光说:“老天爷给的自然条件就不行,北京它这样的条件,上游有好几个沙漠,我们北京的沙尘暴,2/3的源地是蒙古国,根据北京密云水库附近的观测,浓度高上两三倍。

“那照您这样说就无解了,真靠风吹?”吴小莉再问。“也有,就是减少工业排放。”郑国光说。

此外,郑国光还曾对人工干预天气、公众科普、人工防雹等社会关切问题作出回应。

“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撰稿:新京报记者 许腾飞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