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学习时报谈国企改革:再深的水我们也得蹚(1)

2016-06-27 09:11:13  学习时报    参与评论()人

原标题:国企改革:“ 再深的水我们也得蹚”

针对国有企业改革,20年前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就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10年前十六届三中全会更是提出了相关方案。可以说,国企改革问题早在十六届三中全会就进行了详细的顶层设计:对垄断行业要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但10年过去了,这些重大措施的执行情况和效果不容乐观。

十八届三中全会用“涉险滩”“啃硬骨头”来形容国企等核心领域的改革一点都不为过。国企改革之所以推进困难,就在于国有资产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了一块巨大的利益蛋糕。正如李克强所言,“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但是,再深的水我们也得蹚”。

过去30多年的历史表明,国企改革难的不是找准问题、提出目标和方案,而是落地的能力。习近平一再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这对于国企改革尤为重要!

作为国资国企改革的牵头单位,国务院国资委专门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对国企改革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并于2014年7月在中央企业启动了“四项改革”试点:一是在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中粮集团有限公司开展改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二是在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开展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三是在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节能环保集团、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开展董事会行使高级管理人员选聘、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职权试点。四是在国资委管理主要负责人的中央企业中选择2到3家开展派驻纪检组试点。这四项改革试点基本上将此轮国企改革的着力点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从“管国企”到“管国资”:以国资改革带动国企改革

2013年12月19日,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亮相国新办发布会并介绍国企改革路线图。在他看来,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的最大亮点之一就是以国资改革带动国企改革,政府要以出资人身份将“管国企”转为“管国资”。

从“管国企”到“管国资”,虽一字之差,但管理的内容、对象、行为方式等都将发生很大变化。

过去,国有企业是由各级国资委按照“管企业”的方式进行管理:管人、管事、管资产。今后,按照“管国资”的要求,需要在《公司法》的框架下,由国有资本的代表机构作为股东来“管资本”。

从“管国企”到“管国资”,国资委的定位和职能也要发生转变。以往,国企高管的任命、重大投资决策的拍板以及企业经营指标的确定和考核,国资委都有很大的话语权。按照新的定位,国资委将行使出资人职责,以真正的股东身份来行使股权,围绕“管好资本”落实出资人的职责,不干预国有企业的具体经营活动,不干预国有企业的法人财产权和经营自主权。

2014年12月22日至23日,在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上,国务院国资委负责人表示,国资委监管工作的改革不应是动其皮毛的修修补补,而必须是动其筋骨的大刀阔斧,有些方面甚至要脱胎换骨。国务院国资委要带头自我改革、自我革命。

“管国资”,看上去简单了,但实际上难度更高了。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这意味着过去的“国资委企业”两层管理结构将会被打破,形成“国资委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投资公司企业”三层结构。国资委的一部分职责将转移到投资运营公司,由投资运营公司来负责企业重组、兼并与并购、公司证券发行等业务,国资委主要负责制度的建立、规则的制定以及对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或投资公司的监管和考核。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