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长征七号将搭载多用途缩比返回舱升空 突破多项新技术(1)

2016-06-25 12:40:09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原标题:长征七号将搭载多用途缩比返回舱升空 突破多项载人深空探测新技术

央广网文昌6月25日消息 (记者张棉棉陈欣)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长征七号将于今天至29号在海南文昌发射场择机发射。在发射场,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与有效载荷组合体静静的矗立在发射塔架上,在海风的轻抚下,静待发射窗口到来。作为我国长征系列火箭的“新成员”,首次发射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总长53米,起飞重量597吨,运载能力达到近地轨道13.5吨。

首次飞行的长征七号,在检验新一代火箭技术的同时,还将搭载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进入太空。缩比返回舱肩负着获取飞行气动数据、验证可重复使用、新型金属材料性能等使命。那么这些使命将会如何实现?

灿烂的阳光、习习的海风,乳白色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被包裹在崭新的文昌发射中心的垂直发射塔架内,进行发射前最后的准备。火箭顶端直径4.2米整流罩的外部,绘有一面五星红旗,内部就是此次任务搭载的我国新一代多用途载人飞船缩比返回舱和多颗我国自主研制的小卫星。

新一代多用途载人飞船缩比返回舱身高2.6米,体重2.8吨。如果说神舟飞船的外观是“钟罩式”,那么,多用途返回舱看起来像更一个头部窄巧、底部敦实的“金属不倒翁”,再入大气层的飞行过程中它将采取大底朝前、小头朝后的“仰卧”姿势回到地面。航天科技集团空间技术研究院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技术负责人杨雷告诉中国之声,这是为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做技术验证。

杨雷介绍,现在有个神舟飞船,但是神舟飞船它的设计的任务,就是支持近地的,比如空间站、近地轨道的任务,但是如果以后,比如咱们要去登月,或者去更远的火星,它需要对飞船的能力提出来更高的要求,现在就提前做了一些技术的准备,是这样一个目的。

如同高铁的流线型外观能帮助提速,航天器在高速状态下,微小的外形差别将对飞行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杨雷介绍,地面的模拟仿真、实物检验、风洞试验等多种手段,可都不如上天飞行试验准确。这也是此次任务的意义所在。

杨雷说:“我们在上面设置了一套新的系统,这套系统也是国内第一套能够用于从大气层外载入飞行器采集数据的这样一套系统,通过直接测量整个飞行过程的气动参数,可以为我们后续建立飞船的气动数据库。”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号,丁是丁,卯是卯。我国的载人飞船一直都没有做到重复使用,但是,要想实现低成本的天地往返、宇宙通勤,可重复使用是技术的关键。缩比返回舱使用了“金属结构 防热结构”的双层热防护设计,就像汽车空调滤芯更换,被大气层灼烧返回地面后,防热结构可拆卸、可更换。

杨雷介绍,过去防热结构和金属密封结构都是做在一块的,现在是分成两块以后,回来之后,可以把它换掉,再换一个新的,金属结构可以重复使用。包括电子设备,经过飞行,把这一套规范建立出来之后,就不用每次神舟飞船用完了,就不敢再第二次用了,这个飞船以后就可以有这种重复使用的能力,这样在以后的运营成本上,就会有一个明显的降低。

一旦缩比返回舱相关技术得到验证,将为我国新一代多用途飞船将再添利器。杨雷介绍,新一代多用途飞船将比神舟飞船搭乘多一倍左右的航天员到达更远的深空,满足未来载人登月、载人探火等任务,根据不同任务设置飞船布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