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北京“十三五”时期将实现震后5至10秒超快预警

2016-06-23 14:51:16   法制晚报    参与评论()人

法制晚报讯(记者周超)今天上午,北京市地震局召开《北京市“十三五”时期防震减灾规划》发布会。“十三五”时期将实现震后5-10秒地震超快测报预警。在具备条件的新建学校、医院、幼儿园、体育场馆等人员密集场所,推行减隔震技术应用。

具备条件的学校、幼儿园推减隔震技术

市地震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本市完成了通州新城、顺义新城、未来科技城、昌平东扩、东坝国际商贸中心区的活动断层探测及地震小区划,为城市副中心等重点发展新区规划建设提供了地震安全保障服务。

“十 三五”时期,将强化大震风险源的判定与实时监控。在具备条件的新建学校、医院、幼儿园、体育场馆等人员密集场所,推行减隔震技术应用,并纳入室内地震应急 避难场所遴选库。布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高层建筑强震动监测系统,实现对典型标志性建筑物的实时监控。建设一批地震安全示范社区、防震减灾科普教育 基地、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等。保障城市副中心、冬奥会和新机场等重点建设工程的地震安全。

实现震后5-10秒超快测报预警

目前本市具备了2分钟自动速报、5-8分钟正式速报、10分钟烈度速报能力。“十三五”规划注重能力提升,强化防震减灾能力建设。

通过地震监测台站、台网的优化、改造、升级,实现震后5-10秒地震超快测报预警、1-2分钟地震速报、5分钟仪器烈度速报、30分钟震源参数速报等公共服务。可在震后20分钟内产出震灾快速评估结果,1小时内提供辅助决策建议等。

各区至少新建1个Ⅰ类地震应急场所

全市各区至少新建1个Ⅰ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每年至少建设或认定1处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符合标准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全市疏散安置人数实现翻番。

各区每年至少创建1个市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1处市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1所市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各社区(村)每年至少开展1次地震应急疏散演练,至少设立1名地震灾情速报员。各中小学校每年至少开展2次地震应急疏散演练。

推动超大城市地震巨灾保险试点

规划注重大震巨灾应对。长期以来,以北京为核心的首都圈一直是国家重点监视防御的地区。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大陆仍处于强震多发时段,北京面临大震风险。

规 划希望通过运用探测新技术,开展张家口-渤海地震带、华北平原地震构造带、太行山山前断裂带的深部结构探测等。综合研判大震风险源,开展大震风险预警探 索。完善地震实时灾情获取系统,研发低空飞行器数据采集技术,研发适合社会公众使用的灾情实时上报系统。依托手机热力图等手段,提升地震灾害影响分布的获 取能力。建设延庆-怀来盆地、平谷-三河等重点地区地震观测科学实验场。

编制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制定配套的疏散安置预案和 疏散演练规程。建立室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遴选库。研发公众应急避难服务系统。开展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与民防疏散基地相结合的试点工作。完善地震应急物资储备 库建设。推动超大城市地震巨灾保险试点,完善灾后重建救助体系。

研发适合海量应急志愿者培训系统

本市目前组建3支市级专业地震应急救援队和23支区级地震应急救援队。“十三五”时期,研发适合于海量应急志愿者的培训系统,加强震后心理干预职业培训,建立定期培训机制。开展大震巨灾情景构建新技术应用,研发建筑物震害评估模型、建立大震巨灾可视化分析系统等。

促进京津冀防震减灾协同发展。建立区域防震减灾资源共享机制、监测预警协同互助机制、应急救援协同联动机制等,解决速报预测预警、区域大震风险源评估等制约本地防震减灾发展的区域性难题等。

重点工程项目

京津冀地震速报预警中心建设。

建设延庆-怀来盆地、平谷-三河地区地震观测科学实验场,布设地震观测台阵等。

建立地震灾害应急基础数据库,开展典型结构抗震实验、群体建筑物地震破坏特征评价和精细化建模。

首都地震防灾教育博物馆建设工程,以地震灾害博物展示、体验培训、互动训练、信息服务和示范功能为主,满足公众防灾减灾文化的迫切需求。

防震减灾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建设京津冀环形通信网,与全国地震专网互为备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