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高铁时速恢复350背后的经济账:提高票价你愿意吗?(2)

2016-06-11 15:40:18  中国经营报    参与评论()人

盛光祖在今年两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以目前的技术、装备和管理,我国高铁每小时运行350公里没有问题,但高铁时速提高50公里成本将提高三分之一左右,主要是电价、零部件磨损加快和维修成本加大。目前最高310公里最高时速符合中国国情,效益也比较好。

铁路专家、同济大学教授孙章表示,高铁电力消耗与速度的三次方成正比,产生的噪声与速度的五次方到七次方成正比,相应的隔离和降低噪音的设备肯定要加强,此外,速度越高,对高铁车辆、轨道的精度要求会越高,检修等安全措施必须跟上。

孙章为记者举了一个极端的例子。2010年底,在京沪高速铁路先导段枣庄至蚌埠间线路上进行联调联试和综合试验时,国产“和谐号”CRH380A高速列车跑出486.1公里的时速。孙章表示,时速很高时,对列车轴承的冲击会非常大,当年冲击最高速之后,列车几乎所有的轴承都要重新换掉。

左大杰表示,从运营成本上看,恢复设计速度带来的是正负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能耗以及磨耗带来成本增加,另一方面车速增加后,一条线路上需要的车组数量就会减少,动车组车底周转加快带来购置费用降低。

“恢复设计速度之前应该比较一下,速度提高带来的成本增加和动车组数量减少,哪个更多,但目前还没有看到这方面的比较数据。” 左大杰说。

北京交通大学铁路运输管理学院教授胡思继表示,高铁提速肯定会带来运行成本的增加,但由于铁路运行是个非常复杂的工程,具体增加多少,外界不好核算。

多重交织

事实上,无论是安全论还是经济论,都体现了高铁速度背后复杂的考量因素,以及民众期待和铁路部门运营压力之间的平衡。

在2011年高铁降速之时,铁路系统内部对这一问题就充满争议,盛光祖上任后即提出全面降速”。

中国中车人士此前也曾向记者表示,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长期按照300公里运行,京沪等长途高铁线与民航相比竞争优势被削弱很多,高铁未能发挥最大的效益,这也是一种浪费。

但同时,保障安全和高负债压力也是铁路部门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一位铁路系统人士对记者坦言,对于部分铁路一线员工,如列车司机、工务段职工,提速后工作压力会增加很多,最关键的是,万一提速后出了问题,他们就更被动,而不断增加的负债也让管理者有了更多“节约成本”的意愿。

一位铁路专家表示,乘客肯定希望速度越快越好,铁路部门现在背负着高负债,也会有运营上的压力,中国铁路总公司作为当家人要考虑各方意见综合平衡的问题。试想,如果开听证会讨论“高铁提速同时提高票价”,乘客的呼声可能就会不一样了。

左大杰表示,从提速时机看,由现任总经理来实现高铁恢复设计速度要明显优于下一任。考虑到铁路系统领导干部对于安全工作有着深刻与独特的理解,如果盛光祖不恢复高铁设计速度,那么其接任者将面临“极其艰难的选择”,因为一旦提速后出现任何安全问题,将非常不利于其开展工作。2011年,盛光祖掌舵的铁道部主动把高铁速度降下去,对中国高铁缓下脚步来思考、提炼、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左大杰表示,此时“解铃还须系铃人”,由盛光祖决定小范围恢复高铁设计速度或相关试验,既是高级领导干部的责任与担当,也是对继任者的关心与爱护。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