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 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江西省的实地调查中了解到,一些地方,60%的地产老板面临倒闭的压力;而80%以上倒闭的开发商则是“死于”高利贷。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郭芳 ●上官丽娟 | 江西报道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6年第22期)
在热闹了整个春天之后,中国楼市“冰火两重天”的局面依然持续。
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1—4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3.60亿平方米,同比增长36.5%,待售面积连续两个月减少。同时,另一组数据却显示,今年1—4月份,非重点城市商品房待售面积4.55亿平方米,比3月末有所减少,但比去年末增加了1233万平方米。
分化的势头并没有减缓:一线城市及部分二线城市库存迅速下降,热点城市甚至供不应求,而大多数三四线城市则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去库存压力。
不仅于此,开发商资金链断裂、楼盘停建、购房者和农民工上访、政府善后……当下,这几乎成为中国三四线城市的政府面临的棘手难题。
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江西省的实地调查中了解到,一些地方,60%的地产老板面临倒闭的压力;而80%以上倒闭的开发商则是“死于”高利贷。其 中,相当部分的高利贷资金从银行流出,通过贸易平台或实体企业,最终流转到开发商的地产项目上去。高库存之下,一些商业银行也被绑架。
这是一场硬仗。
在这场化解房地产库存的硬仗中,农民成为了冀望中的主角之一,甚至被认为是消化住宅库存的关键环节和成败所在。
那些高库存压力之下的三四线城市纷纷出台大力度的补贴政策,鼓励农民工进城买房。
供给还在增加,而需求增速不容乐观。补贴刺激效果如何,能否成为打赢这场去库存硬仗的有力武器,仍有待观察。
压力
——开发商资金链断裂、楼盘停建、购房者和农民工上访、政府善后
4月中旬,在宜春市政府大楼前,一群业主拉着横幅在上访。
他们之前买下的商铺,如今租不出去,要求退还给开发商。
宜春市房管局局长邹进勇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投资都有风险,这不完全是开发商的责任,当然开发商没能把项目做起来的确是个问题。
当下,在一些三四线城市,因房地产权益而起的问题频发,地方政府也因此面临新的压力。
去年下半年,鹰潭市括苍广场项目的浙江老板资金链断裂,同时因涉嫌非法集资被警方控制。交了钱却拿不到房产证的业主们集中到政府上访,要求办理房产证。
“政府专门成立了工作组来解决善后。”鹰潭市房管局副局长刘志林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我们尽全力,能办的都给办了。”
差不多的时间,在新余市,新余国际广场的浙江老板同样是资金链断裂,导致无法如期交房。“当时很多交了钱买房的业主到政府来上访,政府专门组成安抚 小组来处理这个事情。”新余市房管局副局长李春光说,后来只能通过法院进行重组,“当时很担心如果重组不成功就很麻烦,毕竟那么多人买了房,很多社会问题 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