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北京去年性侵未成年人案同比增50%(1)

2016-06-01 04:00:02   京华时报    参与评论()人

原标题:去年性侵未成年人案同比增50%

近年来,未成年人权益遭受侵害案件时有发生,家庭暴力、校园暴力、性侵猥亵等犯罪案件给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伤害,同时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昨天,一组来自最高法、北京市高院和北京市二中院的统计数据发人深省:最高法通报12起关于侵犯未成年人权益而被撤销监护人资格的典型案例,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发现虐童后很少有人报案;全市法院5年来审结校园暴力犯罪案件近200件,其中未成年人约占犯罪总人数的62%;北京市二中院少年庭2015年收到性侵未成年人案件数量较2014年增长了50%。

□性侵猥亵

报案过晚侦破难量刑难

昨天,北京市二中院召开发布会对性侵害未成年人案件相关情况进行了发布。市二中院院长崔杨介绍,该类案件的受害人多集中在初中、小学这两个年龄段,超过7成属于熟人作案。

2014年以来,市二中院少年庭共审理性侵害未成年人刑事一、二审案件22件。其中,强奸14件、猥亵儿童8件;被害人共26人,其中男童5人、女童21人;从收案趋势看,2015年较2014年增长50%。

崔杨称,在市二中院近年来审理的性侵害未成年人案件中,72.73%的受害未成年人与被告人在案发前即认识,有的被告人是受害人所住大院保安、有的是受害人就读学校职工等。被告人利用其与受害人相识、受害人及其家长对其无戒备等机会,对未成年人实施侵害。性侵害案件本身具有隐秘性,且因未成年人或受到被告人恐吓、或出于害羞心理,不敢或不愿将遭到侵害的情况告知家长,导致侵害长时间未被发现。

崔杨表示,有些家长在得知侵害发生后,出于“顾及面子”“保全名节”等考虑,在一两个月甚至半年后才向公安机关报案,贻误了案件侦查和证据固定的最好时机。由于时间间隔长、受害人多无证据留存意识,造成此类案件普遍存在客观证物少、言词证据多,直接证据少、间接证据多的特点,增加了案件侦破、定罪量刑的难度。

>>案例

老汉猥亵5岁女童获判

现年63岁的李某案发前居住在大兴区黄村镇某出租屋内,是一名保安。检方指控,2015年11月1日下午,李某在大兴区某出租房内对5岁女童思思(化名)进行猥亵。思思的母亲证言显示,案发后第4天晚上,女儿在洗澡时告诉她,“老爷爷用手摸了我尿尿的地方”。次日,思思母亲报警。

李某辩称,他无意中摸了小女孩的头部和后背,没有摸其他地方,更没有脱孩子的裤子摸其下体。

一审法院认为,被告人李某猥亵未满14周岁的幼女,其行为已构成猥亵儿童罪,依法应予惩处。法院一审判决判处其有期徒刑一年。一审判决后,李某不服提出上诉。

昨天上午,该案在市二中院审理。身穿白色上衣、头发胡子花白的李某被带进法庭,据了解,李某始终不认罪,其辩护律师称犯罪过程与事实不符。

市二中院认为,李某的行为构成猥亵儿童罪,依法应从重处罚。经查,李某猥亵被害人的证据有被害人的陈述和相关证人证言,证据确实、充分,足以认定李某的行为符合猥亵儿童罪的构成条件。

法院认为,李某的上诉理由及其辩护人的辩护意见无事实根据及法律依据,法院不予采纳。原审法院根据李某的犯罪事实、性质、情节及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所做出的判决,定罪及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综上,市二中院终审驳回李某上诉,维持原判。

□家庭暴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