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深圳综合经济竞争力第一 城市病指数同居榜首(2)

2016-05-31 04:10:04   每日经济新闻    参与评论()人

在《报告》提到的房价收入比指数前十名大城市中,深圳仅低于温州和北京,房价收入比为14.5,排名第三。

全国38个大城市数据显示,医疗设施短缺、看病难问题严重,平均床位数仅为36.8个/万人。从医院、卫生院床位紧张的前十大城市情况来看,深圳同样排进“三甲”之中。由于城市规模大,腹地人口数量多,平均每万人只享有25.6个床位。

下一步,深圳往哪走?

要找出城市病的病根,人口因素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报告》称,聚集是城市最基本的特征,人口与产业的聚集带来正面的积极效应,但是城市人口过度向中心城区聚集,一旦超出合理水平,就会导致负面的消极因素增加。

国际经验显示,城市最优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约1万人。全国38个大城市数据显示,共有15个大城市中心城区超过最优规模。中国人口膨胀相对严重的前十大城市中,深圳排名第六。

《报告》称,单靠市场力量驱动下的城市发展通常会超出最优规模而造成“城市病”等严重问题,由于存在市场失灵,需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解决之道在哪里?倪鹏飞说,中国大城市内部的多中心结构普遍缺失、城市病愈演愈烈;尽管顶级城市间功能分工和网络化已经浮现,但低级别城市间的等级化联系特征明显,城市网络化联系远未形成。

深圳表现得十分典型。综合开发(深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认为,城市必须重塑“经济地理”,即在实体经济空间距离分隔后,通过交通的同城化,人、财、物流的自由流动来缩短“经济地理”,缩短市场的分隔,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形成一体化、大都市圈化。

倪鹏飞也持相同观点,认为在城际快速交通网络的建立和地区开放发展过程中,中国将逐步形成网络化的城市联系体系。城市功能网络化,即不同城市间形成水平分工和功能互补。

眼下,深圳已经开始向这一目标迈进。《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广东省实施深莞惠(3 2)经济圈区域协调发展、粤东西北振兴发展和深圳东进战略的背景下,深圳、河源两座城市未来将更加紧密,联动发展。

据深圳市政府公开资料,2013年至2017年,深圳市公布统筹安排3亿元财政资金以股份形式投入组建投资开发公司,同时深圳各共建区财政也安排相应资金对口帮扶河源各县区产业园。

倪鹏飞建议,要强化大城市规划与管理,通过提高城市规划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引领大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完善大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供给结构,构建快速、便捷的城市通勤系统,以弱化拥挤效应对大城市规模经济的抵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