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哈佛演讲学子父母:希望离家近 别找外国女朋友(2)

2016-05-30 11:15:06   大洋网-广州日报    参与评论()人

广州日报记者:在停钟村像何江一样念这么多书的人多吗?

曾献华:很多小孩念到初中,父母就让他出去打工了。

何毕成:他(何江)如果成绩不好,我也会让他出去打工。不过,他成绩一直都很好,学习很用心。

广州日报记者:你是怎么教育何江的?

曾献华:他上小学时,放学后把他关在楼上学习,不让他跟其他小孩打球、打弹珠。我陪他学习,他学习时,我看他的日记,了解他的学习情况。

何毕成:我没怎么教育他,主要是她(曾献华)。我一般就说他几句,让他加倍努力。

广州日报记者:你一直坚持给何江讲故事?

何毕成:从他4岁开始,我给他讲故事。我也是没事做,自己编了一些乡间故事,还看了一些故事书,讲给他听。有些故事是关于好好学习的,希望他以故事主角为榜样。

广州日报记者:上世纪90年代,村里很多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你为什么选择在家陪孩子?

曾献华:(何江)爷爷奶奶年纪大了,照顾不了他们兄弟。

何毕成:外面也没什么事做,我在农村也可以打临工,帮人建房子,还可以打鱼。我们两个人总有一个人在家给孩子做饭,她(曾献华)不打工。

  记者手记

  父母陪伴成长

  从来不打孩子

从长沙驱车前往何江的家,路程不过七八十公里,但走了近3小时,尤其是最后几公里的泥泞小路,雨后寸步难行。何江是逆行走出了乡村,一路的艰难可想而知。

何江的家是一座不起眼的2层砖房,是1995年建的。如果不是曾献华在村头相迎,很难找到。曾献华和何毕成很热情,“大老远从广州赶来,不容易。”说罢倒上了一大杯水,拿了两把小竹椅请记者坐下来。

采访中,曾献华展示着何江买的华为pad,何毕成偶尔插一两句。对于儿子的成绩,何毕成指着曾献华说:“主要是她的功劳”。他不打孩子,也很少鼓励,有时还打击打击,但他说“孩子能理解我的意思”。

在何江的成长过程中,因为有父母的陪伴而没有成为留守儿童。曾献华坦言这对孩子很重要。说到这里,她开始细数哪家的大人去城里打工,像何江这样父母都在身边的确实不多。虽然何毕成觉得在家陪伴是一种巧合——外面没什么事可做。曾献华则陪孩子做功课,看他的日记,关注孩子成长的动向。

何江:我要去哈佛 何父:你吹牛

何江4岁就开始上小学,结果成绩不比别人差,于是他成了班上年纪最小的学生。何江的成绩一直名列前矛,之后考上了宁乡县最好的高中——宁乡一中。他立志成为科学家,考上中国科技大学。

广州日报记者:小学毕业时,何江想去私立学校读初中,学费一年一万元,你不同意?

曾献华:是的,老师也了解我们家的情况,说我们负担不起。我们告诉何江,只要努力读书,在乡里也一样。

广州日报记者:何江上学时去过长沙吗?

曾献华:高一的时候,他有一个同班同学住在长沙,同学的妈妈知道何江成绩好,邀请他去长沙玩,希望让何江做自己孩子的榜样。何江回来以后羡慕城市好。同学想来我们家玩,他不同意,不想让同学看到家里这么穷。

广州日报记者:何江房里有唐诗宋词和一些国内外名著,他什么时候开始喜欢看这些书?

曾献华:高中的时候,这些都是他用节省下来的生活费买的,那时他已经看了四大名著,里面有很多经典的故事,他很喜欢。他很爱惜他的书,之前我收拾房间,卖了一袋他的书,他还说我。读大学时,他自己组装的电脑,还有用过的茶杯这些小物品他都带回家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