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石之瑜:中国崛起的文明意涵在哪(1)

2016-05-27 11:22:30      参与评论()人

【国发院“双周论坛”系列学术活动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主办的思想类学术论坛栏目,每期选取与中国经济发展、国家治理、对外关系等有关的重要议题,邀请一位海内外知名学者担纲主讲。国发院“双周论坛”以国家高端智库人大国发院为平台,通过对关乎国家战略方向的道路、思想、话语等重大课题的探讨,为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提供高水平的思想启示与政策建议。

本文为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美国丹佛大学政治学博士石之瑜在双周论坛上所做演讲精要】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中国崛起的文明意涵:后中华认同问题》。根据我自己的研究方向,我主要从“海外中国学研究”、“中华文明的华人性与正统性”以及“华人世界内部的相互认同”这三个方面谈几点自己的感想。

实际上,就我真正的专业方向而言,我主要做的是世界史研究,当然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就是关于世界各地的学者怎么样研究中国的问题。从中国学研究的角度来看,中国这个概念本身就很难定义。每次在世界各地展开实地调研的时候,对方一定问我这样一个问题,就是你所谓的中国研究如何定义?这的确是一件很难定义的事情,有的人做中国研究,大家不认为他研究的是中国,有的人做的研究不是中国研究,旁人却会认为他做的是中国研究。

举一个我在研究中国问题过程中的一个亲身经历的小插曲。有一年我跟着中国社科院到俄罗斯参加一个年度的交换项目,其中有一个相互汇报的固定议程。跟我们汇报的人是远东所跟东方所,远东所的研究所长季塔连科,他在没有多久之前刚刚过世。我就跟他讲我的研究计划,希望能够在俄罗斯推动关于政治学的知识史,尤其是个人化的知识史,他就留下来跟我们讨论了2个小时,他本来只留了40分钟给我们。在讨论的过程当中,他听到我们有同样的计划,在印度已经开展,他当时就指着我们中国社科院的团长批评,他说中国最不重视我们,我们都做了这么多关于中国的研究,而且我们比中国人更中国,结果你们不重视我们,跑去印度做研究,他说印度有什么中国研究啊!从这个简单的事例就可以看出,所谓的中国学定义与相关研究,在不同的研究者和研究情境下,得出的看法可能就有很大的不同。

一、海外中国学研究探微以东南亚华人群体为例

言归正传,我今天首先重点想跟大家谈的是我在东南亚碰到的一些情况,然后再回到刚才我讲的后汉学与中华文明内涵研究。我在东南亚碰到的情况和传统的华人世界大陆以及港澳台地区显然有着很大的不同。可能我们多数人会把东南亚当做一个整体来看,包括今天我们计算海外华人的人数的时候,我们会把东南亚当做一个整体。要知道,东南亚的海外华人是全世界第一的,其中以国家计算的话,印尼的海外华人为最多。

我想许多研究东南亚的同仁都知道,在东南亚的华人的群体当中,很多人是不愿意接受海外这个概念的,因为海外的意思就是说你是从中国出去的,因为他们是在东南亚土生土长的,有的人不介意,因为他是土生土长的,还有的是和当地通婚的第二代、第三代,也有的人是在不同的社群之间游离,时而为马来西亚华人,时而回到大陆做生意。

大家都耳熟能详的非常有名的是王赓武教授,他是印尼出身,在新加坡还没独立的时候就在马来西亚,后来到英国读书,30岁拿到博士,在马来西亚受到重视,当时马来西亚建国,就希望凝聚国族的力量,要把南洋大学的华文教育,他是用中文进行教育的,要求把它改掉,不可以用华文教育,很多人就写了《请愿书》,其中王赓武签字了,签字之后就被华人的知识领袖认为是汉奸。我觉得王赓武教授一辈子的人格是顶天立地,毫无疑问的。今天我们说南洋学、南洋研究,这些都和王赓武教授的研究密不可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