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天津滨海民生:从先生产后生活到先生活后生产(1)

2016-05-24 09:52:25   综合    参与评论()人

上升为国家战略10年来,滨海新区始终遵循“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联动、融合发展”的路径。持续加大城市建设力度,不断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始终把加强和改善民计民生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取得了一系列让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成果,让新区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民生就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射出一个城市、一个区域的发展理念、管理理念和服务理念。

在空港经济区工作的王先生,终于下定决心在这里安家置业了。 “以前顾虑很多,因为空港经济区周边没有太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现在,随着地铁2号线的开通,不仅交通越来越便利,而且周边配套越来越完善,天津市第一中学滨海学校、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空港医院等名学校和名医院都落户空港,让我们很安心。”

上升为国家战略10年来,滨海新区始终遵循“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联动、融合发展”的路径。持续加大城市建设力度,不断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始终把加强和改善民计民生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取得了一系列让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成果,让新区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种下梧桐树 引来金凤凰”

建设功能完备的城市,就如同栽下了梧桐树,必能吸引各方金凤凰纷至沓来。按照本市“双城双港、相向拓展、一轴两带、南北生态”规划,滨海新区要通过集聚先进生产要素,实现城市功能的跨越,成为服务和带动区域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极。《天津滨海新区空间发展战略》着力打破行政界限的束缚,统筹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统筹产业和生活配套设施建设,以解决城区和功能区因各自独立发展所带来的生活服务功能和基础设施重复建设,以及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等问题,使新区城市建设整体质量和水平实现质的飞跃。

经过“十一五”的经济高速增长,有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做后盾,滨海新区在“十二五”开始在民生事业上持续发力。直面新区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优质公共服务资源相对短缺,民生事业欠账较多诸多问题,新区深入挖掘自身潜力,启动实施“十大民生工程”三年行动计划,搭建起区委、区政府与社会力量互联互动互补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网络,创新就业渠道,完善保障体系,着力改善新区教育、文化、卫生、民政服务水平,着力增强城市发展吸引力。这既是实现国家对滨海新区定位的需要,也是向新区百姓交上一份满意答卷的必然。

从2013年初实施的“十大民生工程”三年行动计划,集中建设259个民计民生项目,其中重点项目60个。“十大民生工程”是落实天津市支持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十项举措、全面加强滨海新区社会建设、进一步改善民计民生的重大措施。这些工程涉及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住房保障、生态环境、交通体系、收入分配、就业、社会保障、社会管理创新等诸多领域,新区百姓十分关心关注。三年行动计划依据“十大民生工程”的主要内容,选择一批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迫切需要并且有利于提升新区服务功能的重点项目先行建设,重点建设新区核心城区设施,同时兼顾汉沽城区、大港城区设施。按照计划,滨海新区力争通过三至四年的努力,使新区的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和城市服务功能达到或接近天津中心城区的平均水平。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