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媒体探访莆田商帮:垄断多个产业 医疗仅是分支(1)

2016-05-12 05:26:32   新京报    参与评论()人

5月10日,在莆田市北高镇埕头村,正在建设的莆田国际珠宝产业园。 新京报记者 朱星 摄

5月10日,在莆田市北高镇埕头村,正在建设的莆田国际珠宝产业园。 新京报记者 朱星 摄

5月10日,忠门镇豪宅林立,不少人在豪宅一层租下门脸房,经营家具建材。新京报记者 朱自洁 摄

5月10日,忠门镇豪宅林立,不少人在豪宅一层租下门脸房,经营家具建材。新京报记者 朱自洁 摄

5月11日,闽龙陶瓷总部基地,里面有大量莆田人从事经营活动。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摄

5月11日,闽龙陶瓷总部基地,里面有大量莆田人从事经营活动。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摄

莆田商人宗族观念深厚,发家后族人之间靠“传帮带”占据行业市场;莆田多地为“一镇一产业”

“魏则西事件”将莆田系推到了舆论的风口。而掌握着全国80%民营医疗市场的莆田医疗系,仅仅是莆田商帮中的一个分支。

记者在福建莆田实地走访发现,除了民营医疗,莆田商帮还垄断着其他多个行业的市场份额。比如,以忠门镇为主的建材系,以北高镇为主的黄金珠宝系,以常太镇为主的重庆鸡公煲系,等等。

通过地域和血缘构成的宗族文化,莆田商人大都以家族为单位,一旦发现商机就会以“传帮带”的形式带动周围的亲人朋友一起做,并慢慢打通所在行业产业链上下游。逐渐形成了“一镇一产业”的抱团经商模式,活跃在全国各地。

经商,是莆田人的传统,在当地有句老话,“无莆不成市”。

记者以莆田系忠门镇的建材帮为采访样本,试图还原莆田商帮从外出求生到发家致富的路径。

忠门人是莆田最早走出家门的商人群体,据统计,莆田人大约占据了全国70%的木材市场。

  为了生计外出

建材帮的最早起源,可以追溯到莆田忠门乡下的蒸笼生意。

家住福建莆田东埔的李国宝,被孙辈们称为忠门人走出家乡闯码头的“活化石”。

“我1972年就开始走出家门,当时才20岁出头。”5月10日晚间,67岁的李国宝在其家中对新京报记者讲述了他的发家史,“当时家里吃不饱,为了不挨饿,只能跑出去。”

东埔镇原属于莆田市忠门镇,1997年,忠门镇一分为四,除了保留原来的忠门镇外,增设山亭、东埔、月塘3个乡,2000年,东埔撤乡设镇。

虽然在行政划分上东埔已经不属于忠门镇,但李国宝一直还是以忠门人自居,其个头不高,戴着眼镜,皮肤黝黑,宽阔的肩膀微微前倾。

“当时出去就是做蒸笼,挑着工具担。”李国宝称:“这是我家祖传的手艺,我爷爷是做蒸笼的。”

据《莆田县志》推算,忠门镇的蒸笼工艺始于明代中叶。虽然有祖传的手艺,但走出去最初的原因,多位商人都称,是为了生存,没得选择。在莆田,像 这样依靠着一门手艺出门闯的,除了忠门镇,还有做珠宝黄金首饰的莆田北高镇,该镇被称为“中国珠宝黄金之乡”;东庄镇也是依靠陈德良发现的一个治疗痔疮的 偏方开始走街串巷,最终衍生出了今天庞大的民营医疗体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