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北大校内媒体"开天窗"风波逆转:文章或隔两天发出

2016-04-30 16:40:16  澎湃新闻网    参与评论()人

原标题:北大青年微信“开天窗”风波逆转:网传被取消文章隔两天发出

微信公众号“北大青年”的“今天无稿可发”风波,在48小时内出现逆转。

4月27日23点42分,隶属“共青团北京大学委员会机关报”的“北大青年”推送了一条标题为《今天无稿可发》的文章,暗示有文章因故无法刊发。该文随即在网络上引起各方关注,截止4月29日17点,阅读数已超过10万次。

4月29日23点34分,北大青年微信公众号推送了两条稿件,分别是《你不知道的心理咨询中心》、《方格内外:北大校内电梯》。而这两篇稿件的内容,正与此前网传“不能发”的两篇稿选题一致。而4月27日的《今天无稿可发》一文已经删除。

北大青年微信公众号于4月27日23点42分发送的题为“今日无稿可发”的文章。4月30日,这篇文章显示已经被删除。

北大校园媒体微信号“开天窗”,称无稿可发

4月27日23点42分,“北大青年”推送了《今天无稿可发》一文,文章开头即称:“今天我们有两篇文章不能发。”该文随后称,“作为一个校园媒体,我们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什么样的文章可以发?什么样的文章不能发?”

文中写道:“我们在做校园新闻的时候,越来越感觉到不同群体之间沟通的缺失和必要。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努力做深入‘调查’,及时把老师和同学关心的问题和职能部门的作为、面临的实际情况甚至具体办事人员的困境写出来。我们相信,坚持讲真话,对别人有利,于自己也不吃亏,我们会好好坚持。”

这篇文章的封面显示为空白,摘要则是“聚焦燕园事,关注身边人”。

4月28日,该微信号正常推送其他文章,继续保持近期每天都有文章推送的记录,但并未对此前的“无稿可发”给予解释。

《今天无稿可发》一文发出后,迅速在网上成为焦点之一。

很快,知乎上一篇《如何看待北大青年的“无稿可发”事件》的帖子透露,《今天无稿可发》中提到的两篇“不能发”的稿件内容,一篇关于北京大学心理中心;另一篇则是关于理科楼群的电梯修了一年不见好。

4月28日,个人微信号“夜航船Northfleet”也在一篇名为《开天窗》的文章中称,“不能发”的稿子中有一篇事关北大教学楼电梯安全。

作者“东林君”称,自己大一在北大时,理科教学楼在两年不到间修建起来,“理教修建时间极短,上课时发生过天花板掉落砸到课桌的事……”

“东林君”自称曾同是北大校园媒体人成员,“今天有五个学弟学妹们把这个题做出来了,起因是有同学直接被关在三教(第三教学楼)电梯里出不来了。包括调查问卷(16%的北大在校人员遇到过电梯问题,56%表示听说过电梯事故)……”

4月29日23点34分,北大青年微信公众号推送了两条调查稿件,分别是《你不知道的心理咨询中心》和《方格内外:北大校内电梯》。

北京青年编辑部多人称不清楚,“开天窗”一文被指不理智

4月29日,多位北京大学2014级外国语学院在校研究生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理科教学楼的修葺时间确实较短,投入使用时还能闻到装修的气味,乘坐教学楼电梯偶尔会产生轻微的震颤。一名2012级中文系同学也称,曾听说过理教电梯常出问题,但自己没有亲身经历过。

对于网传因“电梯专题”被撤稿一事,4月29日,北京大学基建工程部办公室对澎湃新闻说:“电梯事故和教学楼漏水的事情,我们办公室都没有听说过。”

与此同时,澎湃新闻也尝试联系了北大团委、《北京青年》编辑部,多名编辑部学生均称对此“不是很清楚”,《北大青年》的主编王立波同学也表示不方便透露此事。

在互联网上,这一风波引起不少人讨论,话题包括校园媒体的职责是什么、文章刊发的边界又在哪里,还有校园设施安全如何确保等。

一位北大2014级外国语学院的学生告诉澎湃新闻,《北大青年》作为校园媒体,一般由学生负责各部门的工作和运营,同时有团委老师从旁指导。对于此次“开天窗”的报道,她认为该文内容模糊,情绪表达大过理性诉求,但也从侧面反映出学生对于校内管理产生问题时提出的疑问,需要得到正面的回复和解答。

据共青团北京大学委员会网站介绍,《北大青年》创刊于1998年,由季羡林题写报名。2009年,通过改革成为中国高校第一份电子日报,以半月刊的形式发行164期。2013年开通“北大青年”微信公众平台,报道的事情多发生在校园内部,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面向北大师生及全国各主要高校。

北大青年微信公众号推送的《你不知道的心理咨询中心》截图。

两篇传言中的文章发出,被赞表现出积极开明一面

2016年4月29日,上述风波突然出现逆转。当夜23点34分,“北大青年”微信公众号推送了两条调查稿件,分别是《你不知道的心理咨询中心》、《方格内外:北大校内电梯》。

对此,“北大青年”在这两篇文章的开头,都以编者按的形式进行了解释:“根据《北大青年》的出刊流程,本栏目稿件刊发前须经受访者确认。在4月27日之前,两篇稿件没有获得受访者肯定答复,未能及时推送。今天,我们收到回复,现予刊发。”

编者按中将4月27日的“开天窗”的事件解释为稿件未经受访者确认。4月30日早晨,澎湃新闻发现,“北大青年”微信公众号4月27日发的《今天无稿可发》一文已经被删除。

而这两条稿件与之前网友公布的“两篇不能发的文章”选题一致,但内容与网上流传的有些出入。

《你不知道的心理咨询中心》主要介绍了北大心理咨询中心如何服务学生并供不应求的内容,对学生普遍关心的保密性、专业性作了具体介绍,并无网传中提及的“泄漏学生隐私”等内容。

《方格内外:北大校内电梯》从上文中网民“东林君”透露的一起电梯事故和调查数据(数据基本一致)说起,提及北大理科楼群的电梯运营安全话题,并引用采访对象的话说,一些师生对电梯问题的感受是因为和维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沟通。

澎湃新闻4月30日和多位北大师生取得联系,其中几位教授称,因为对事情来龙去脉不了解,不愿意发表看法,但文章能发出总是显出积极一面。

北大一位负责招生的王老师认为,这次风波中两篇文章的内容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对学校管理提出了新的思考,值得各方探讨。

北大在读研究生程同学认为,两篇文章后来发出值得点个“赞”,“这可能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可能意味着管理思路发生变化。”

北大外国语学院李同学对这起风波的发生表示理解,“北大一直都处在风口浪尖,一点小事情就可能被无限放大”。谈及这两篇文章后来能刊发,“我觉得一定程度上也是考虑到了这件事情的公众关注度。”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大学社团对培养人才是非常重要的,在社团里会有很多探索型的活动,可能会突破现在社会看起来有一些不能谈的问题,这正是社团对学生发展存在的意义,社团里出现这起风波、存在两种不同观念的交锋很正常,还管是社团成员还是大学管理都“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科学探索精神必须要有”。

储朝晖说,办世界一流大学,需要有这样的胸怀,“北大这次处理此事的方式是符合我们对大学的要求的,就是开放、开明。”

(责任编辑:孙启浩 cn037)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