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跨境电商正面清单扩容:新增大米等农产品(2)

2016-04-16 10:11:36   第一财经日报    参与评论()人

实际操作依然存在核心盲点

本次政策微调,虽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但核心监管盲点依然存在,这也导致了一线企业的迷茫。

其中,最引业界关注的,是未来质检总局出台的操作细则,将如何认定企业的通关方式。

超过4位进口B2C跨境电商平台及品牌商都对第一财经记者透露,最近几天,虽然配方奶粉已经获得进口豁免,但在实际操作中,他们只能销售保税仓内已有的库存,新的订单并不能从海外进入位于国内的保税仓,物流陷入停滞。

症结在于,正面清单中多出来的“通关单”。两批正面清单都显示,网购保税商品“一线”进区时需按货物验核通关单、“二线”出区时免于验核通关单备注。中国贸促会研究院研究员赵萍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表明,跨境电商进入保税区的监管已经与一般贸易趋同。

在过去的模式中,很多进口跨境电商商家从海外进货后,先存入位于关外的保税区,并不需要通关单,或者自动就能获得通关单。

有了与一般贸易相同的通关单的监管,意味着,即便通过跨境电商渠道,获得进口豁免的配方奶粉等商品进入中国市场,依然需要申请与一般贸易相同的各类进口许可证明,才能申请获得通关单。而大部分企业依然没有这些证明,因此,通关面临停滞状态。

为何会出现此前备注模糊的状况,以及随之而来的一系列落实问题?

多位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指出,这源于决策层对进口B2C跨境电商所出售的商品性质的认定,即到底是货物贸易还是个人物品。

从财政部陆续发布的税收调整政策来看(收增值税和消费税),认定集货模式从海外进入国内保税区的部分,为货物。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日前也在国新办的发布会上解释说,跨境电商的零售进口,主要是区分货物和物品。按照关税条例规定,对个人自用、合理数量之内、通过邮递进口的物品征收行邮税。对于货物,都要按照一般贸易进口的方式来征收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如果是应税消费品还要增收消费税。

前述保税区人士指出,这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因为在以前的监管中,跨境电商中的商品是按照个人自用物品来看待,等同于在海外自行购物。这样交税是以个人为主体,如果没有获得《食安法》注册的配方奶粉,没有获得许可证的进口食品等,都可以视为境外个人选择的结果,可以直接获得通关单。

但如果一旦视为一般贸易,那么按照执行方式,进境必须有完备的许可证等必要手续才能申请通关单。这就带来了各口岸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监管难题。

记者从多渠道获悉,接下来的微调政策,还会陆续发布。

第一财经记者曾在4月14日《海淘新政第五天:政策微调,配方奶粉获得进口豁免》中报道,多个接近决策者和业界人士均证实,12日,高层领导到多个保税区密集调研搜集材料,并召开了高级别部门联席会议,确定微调新政中“执行难”的问题。在实际执行中,针对保税园区有库存和订单在途的状况,还会有政策的缓冲期。

4月14日之后几天,相关部委依然在协调推进,并推进成文。商务部就在广交会开幕当天,召开了专门研讨会,数位跨境电商企业代表获邀参加。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