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中国渔船为何远赴阿根廷:近海渔业资源已近枯竭(2)

2016-03-18 02:15:11  第一财经日报    参与评论()人

在各省市远洋渔业中,山东省发展最快。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介绍,截至2015年6月底,该省具有农业部远洋渔业资格企业31家,远洋渔船发展到434艘、总吨位25.9万吨、总功率46.6万千瓦。

“鲁烟远渔010号”所属的烟台海洋渔业有限公司官网一篇文章介绍,“阿根廷渔场汛期产量比较高”“在阿根廷渔场作业期间,日产经常几十吨甚至上百吨”。在秘鲁渔场,中心渔场范围小、船只多,已经出现了激烈竞争的场面。

这家公司的“长顺2号”,2014年在阿根廷渔场汛期生产中产量达到2530余吨,列该公司阿根廷渔场20艘鱿钓船之首。该公司当年鱿钓船队产量超过8万吨。

其他沿海省市的远洋捕捞也成绩“不俗”。

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介绍,青岛市远洋捕捞公司从俄罗斯购置的1艘7700吨级大型拖网加工船,去年4月抵达南极公海海域从事磷虾生产,不到一个月就捕获南极磷虾1300余吨,加工冻虾500吨、虾粉130吨。

浙江省宁波市海洋与渔业局介绍,去年,宁波市实际投产的远洋渔船约30艘,远洋渔业总产量3.25万吨,产值2.03亿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约45%和40%。

  如何避免远洋捕鱼纠纷

远洋丰富的渔业资源确实让中国渔民和渔业企业尝到了甜头,但类似“鲁烟远渔010号”事件的渔业纠纷也在增多。

“基于我国远洋渔业起步较晚的现实,以及国际社会对渔业资源‘先占先得’的历史分配格局,我国在国际渔业资源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全国政协委员、农业部原副部长牛盾曾说。

相比阿根廷、日本等国家,虽然中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却没有一处大洋型海洋资源区。这种绝对量的差距加上中国巨大的人口因素,使中国的人均海洋资源拥有量处于明显弱势。也正是在这种格局中,远洋渔业引发的海外冲突成为中国政府部门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中国海洋局研究员周遒麟介绍,中国渔民对赴他国专属经济区内捕鱼的规定知之甚少,有些也存在侥幸心理。

2015年10月,农业部办公厅下发《关于严格遵守北太平洋渔业管理组织有关管理措施的通知》(农办渔[2015]64号)称,对于未经批准在北太平洋公海违法从事公海渔业生产的中国渔船,扣除涉事渔船当年全年政策性补贴,并依法追究企业法人的法律责任。

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杨林建议,我国应积极开展渔业资源的国际和区域间的各方面合作。他说,渔业资源的流动性和洄游性,使得一些渔业资源成为几个国家的共有资源,决定了渔业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必须要进行国际和区域间的密切合作。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远洋渔船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预测,到2020年,中国远洋渔业工业总产值有望超过650亿元,较2015年年复合增速为20%。

(责任编辑:孙启浩 cn037)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