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习近平谈政商关系释信号 哪个地方大员反应最快(1)

2016-03-13 17:10:03   综合    参与评论()人
    

  原标题:习总释放信号,谁反应最快?

  来源:微信公号“长安街知事”  

  两会上,反腐是热门话题,保持经济增长也是热门话题,两者相加,就是热门中的热门。

    一个事情,被说一次,是偶然;被说三次,可理解为大家关心;如果逢大小场合都说,那就是要释放信号了。

    长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接收的第一个信号,是习总谈“亲、清”政商关系,讲话罕见在两会期间全文印发。读完习总讲话,很多小伙伴纷纷留言:这是对“反腐导致经济下滑”言论最直接、最有力的回击。

    此前我们听到“反腐导致经济下滑”的言论,多是莞尔一笑,不过只是民间杂议罢了。可这次上了会,才感到情形特别,无论是中央领导、地方大员还是国企老总,都在有意识地回应这一问题,而且信息量满满。

    山西代表团开放日活动上,省委书记王儒林再曝猛料,他讲了三个故事:一个副市长贪6.44亿超9个贫困县经济总量之和,一个金融机构老总花3.9亿买飞机,一个老板当着厅长吞下暗示送礼的纸条,请注意,王书记之所以讲三个故事,是因为现场有记者问他“反腐是否导致经济下行”。而故事意在说明,反腐不会影响经济发展,清除蛀虫后,反而有利于经济持续健康。

    在政协记者会上,中石化原董事长傅成玉也赞同这一观点,还拿石油系“老领导”周永康举例,他说:“对我们来说,反腐特别净化了政治生态和经济生态,使我们的企业能够更健康的发展。比如说周永康,不仅对党和国家的事业造成很大损失,在我们石油行业里,对干部风气、企业风气都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如果这个搞不好,企业就不能健康发展,官员腐败的企业能打造出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企业吗?所以反腐是营造经济发展健康生态环境的一个根本措施。”

    会上有表态,会下有配合。两会期间,中纪委官网就别有深意地刊登了两篇国企的典型案例:在华润集团,宋林案发后,中央巡视组进驻倒逼改革促发展,2015年,总公司利润同比增长17.4%;在国机集团,巡视组的整改要求相当于助推了“二次创业”,集团在整改过程中理顺了机制,加大了改革力度,年利润增长47.9%。

    树典型,是引领发展的重要工作方式。但选谁当典型,绝非任性之举,必须有明确的针对性和指向性。华润和国机的增长数据,恰恰是对反腐助推改革的最佳事实支撑。

    从表面上看,反腐和经济发展的关联性不强。那么,是何种逻辑将两者联系在了一起呢?一位华人经济学家的观点颇有代表性,他认为基层官员以不作为的懒政怠政方式在对抗反腐,而推动经济发展又必须依赖于基层官员勤政,因此,反腐会导致经济下行。

    如是抱怨确实存在,“待遇差了、福利少了、加班多了、管得严了”都成了消极工作的理由,似乎只有不反腐才可以调动工作的积极性。这其中最大的逻辑错误,就是将不作为的主导因素片面化、简单化。我们现在总讲初心,当官的初心是什么,是为了高福利、高待遇、挣大钱么?习总早就说过“要当官就别挣钱”,人一旦是为了待遇高而走仕途,不管是不是反腐,但凡管得紧一点,都会成为不作为的借口和理由。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