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双战 全国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 新京报记者 李丹丹 摄
2014年9月,新京报独家刊发《沙漠之殇》图片报道,曝光腾格里沙漠遭工业废水污染。十个月后,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吴双战带队,赴腾格里进行监督性调研。
吴双战,武警部队原司令员(上将警衔),2009年退役。在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吴双战回忆,在腾格里调研过程中,为了确保了解到真实情况,他们不仅 听地方上的汇报,还派工作人员到村里暗访。他建议,对重大污染事件,应建立巡视制度来加大监督,用像反腐一样的力度来保护环境。
调研组部级领导多
地方不敢打招呼求情
新京报:在腾格里沙漠调研时,你曾反复强调“不摆花架子”。
吴双战:我们去调研,不是走过场,不是做做样子,是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我觉得首先要弄清真实情况,此外我们要帮助地方指出问题,促进工作落实。
新京报:地方政府有没有人和调研组打招呼,让你们手下留情?
吴双战:我们是代表全国政协去进行调研的,调研组里部级领导比较多。地方不敢和我们打招呼求情。
新京报:就像你说的,调研组的成员级别普遍很高,比如像你这样的军队退役高官,还有解放军报原社长黄国柱。为何这么安排?
吴双战:全国政协高度重视这次调研。在人员安排上,首先考虑到调研组的成员应该有一定的级别,有威望。如果只去处级干部和对方的省级干部沟通,恐怕不太对应。
其次,调研组成员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背景,要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能够发现问题、提出建议。第三,调研组要找一些懂舆论和新闻的人,比如你提到的解放军报原社长黄国柱,因为这是第一次监督性调研,可以扩大影响力。
调研中不只听汇报
还派人进村暗访
新京报:调研组当时是怎么做的,以保证能获得真实的信息,而不仅是地方汇报上来的情况?
吴双战:除了自己实地考察以外,我们还悄悄派了几个工作人员暗访了46户人家,到人家里去问去看,了解百姓的真实声音。几位同志到了距离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污染企业明盛染化最近的东园镇黑山村、柔新村、新星村等地。
为了确保发现问题的准确性,调研组又在每个村子里找了10户家庭,敲门入户调查了解情况。然后我们把从地方领导处得到的信息和自己走访了解到的情况结合在一起,这样就比较真实了。
此外,我们还临时调整了调研行程,比如去掉相近的调研,增加水处理的调研点。
新京报:当地的整改结果怎样?你满意吗?
吴双战:很满意。当地一些民众反映以前一刮风,都不敢开窗户,味儿刺鼻、很臭,水污染也比较严重,危及生命安全。事情曝光后,很多干部被撤职,相关负责 人也被处理了。后来,地方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现场督导、部门负责人驻地蹲守,污染扩散态势得到遏制,初步建立了加强环保的长效机制。
新京报:对调研组提出的尖锐意见,地方官员反应怎样?
吴双战:大家普遍是接受的。考察结束后,我们给内蒙古和阿拉善的两级领导集体讲述了整改成果、我们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地方的领导很受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