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东北可不是‘傻大黑粗’”——吉林人大代表为东北创新“正名”
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 题:“东北可不是‘傻大黑粗’”——吉林人大代表为东北创新“正名”
新华社记者 段续 高敬
“提起东北,大家就觉得是‘傻大黑粗’,这样想大错特错!”在3月6日吉林省代表团向媒体开放的全体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春光机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王家骐特有的语调,引来了与会者和前来采访的记者们阵阵笑声。
“我1958年到长春,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汽车城、电影城、光机城……长春的称号让我特别自豪。”王家骐说,“东北才不是‘傻大黑粗’,在创新领域说是‘高精尖’都不为过。”
王家骐的话得到许多代表的认同。我国第一颗自主研发的商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吉林一号”、时速350公里的“中国标准”动车组、重组人胰岛素及制剂……仅在这几年的吉林,就涌现出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加上辽宁、黑龙江,更是不胜枚举。”一位代表说。
“说出了吉林人、东北人的心里话”“我们创新优势强、成果多,外人说我们创新落后,心里特不舒服”“困难是暂时的,创新是持续的”……王家骐代表发言时,吉林团的许多代表在台下开始小声交流,对东北“傻大黑粗”的固有印象有“一百个不服气”。
“在吉林,每一万人中科学家、工程师、在校大学生占比排在全国前列,中科院长春光机所、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近60个科研院所和知名高校落户在吉林省。”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巴音朝鲁的一席话,让许多前来采访的外地记者露出了惊讶神情,他们或是将录音笔更靠近扬声器、或是飞速地敲击着键盘,生怕遗漏。
王家骐认为,吉林、东北的创新有着优良传统,“在科研过程中,我们团队十多年经常不休双休日,没有元旦、五一、十一等假期,到了除夕也仅仅休息下午半天时间。”王家骐说,“东北人、吉林人有着根植在骨子里的创新基因。”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虽然有着较好的创新优势和基础,但体制机制不活、产业结构不优、内生动力不强,制约了东北经济、吉林经济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大学校长李元元认为,让科研成果优先在东北地区转化,是优化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柔性汇聚创新资源,发挥创新优势,延伸光学遥感、生物制造、粮食深加工等产业链条,实现新旧动能转换,老工业基地就能华丽转身。
“不持续创新就会‘死亡’。”巴音朝鲁说,“我们自己造的高铁开始在世界上许多城市跑,我们自己的卫星开始在地球上空照,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互联互通也在联、在动,创新会给东北带来无限的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