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涉农扶贫款成唐僧肉? 甘肃列清单堵漏洞(1)

2016-02-29 02:43:23   新京报    参与评论()人

原标题:扶贫款成唐僧肉?甘肃列清单堵漏洞

未来五年内全国涉农扶贫款项将继续增加,最终是让中国尚有的700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

然而,来自纪检监察机关的数据却显示,涉农扶贫款正在成为“唐僧肉”。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在去年年底召开的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五年6000个亿,通过政府创新融资机制,在涉农投入里应该是力度最大的。但与此同时,“有的资金被贪污浪费”。

2015年前11个月,全国检察机关立案侦查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贪腐案件中,新农村建设、惠农资金管理等涉农领域的贪污受贿人数达6623人,居各领域贪腐人数之首。

为防止涉农扶贫款的跑冒滴漏,甘肃的做法引起关注。从2014年开始,甘肃省检察机关组织2万余名检察联络员“驻守”基层,盯住项目资金从涉农部门“流出”后的每一步动向。

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国家扶贫办在甘肃召开会议,决定启动为期5年的全国专项行动,打击和预防扶贫领域的职务犯罪行为。

甘肃定西市的一位检察官表示:“要防止扶贫中的贪腐,核心的问题就是信息公开。”

而甘肃信息公开的做法也将成为今后扶贫领域惩治预防犯罪的参考样本。

  [案情]

  涉农职务犯罪曾一度高发

记者获悉,从全国检察机关的办案情况来看,与扶贫开发相关的职务犯罪涉及政策落实、资金使用、公共服务等各个领域和环节,呈现出“蝇贪”、“蚁贪”问题突出、窝案串案突出等问题。

与其他领域相比,扶贫领域职务犯罪多发生在乡镇站所和农村基层组织。一些基层干部和农村“两委”人员利用财经制度不健全、资金监管不到位、扶贫信息不对称等漏洞,通过截留克扣、虚报冒领等方式逃避监管。

在甘肃,近年来中央和省一级投入在惠农扶贫领域的资金每年平均400亿左右。与此同时,涉农职务犯罪也呈现出高发态势,2008年到2012年,甘肃共查处涉农职务犯罪1772人,占全省立案总人数的37.9%,尤其是2013年,被查处的涉农职务犯罪人数占到总人数的44.6%。在某些地方,这一比例甚至高达67%。

2014年,甘肃省检察院对涉农扶贫领域职务犯罪的调研结果显示,扶贫资金之所以被贪污挪用,与缺乏第三方监督密不可分。

  [监督]

  检察官每月下村核对拨款

魏星月是甘肃定西市安定区检察院的一名检察官,从两年前开始,她每月至少要去康家庄村走一趟。这个村子,她“承包”了。

进村后,她先去看看近期要发给困难群众的补贴有没有到位,然后带着镇上的明细表,跟村里的表核对一番,比对两张表里的扶贫项目和资金是否一致。按规定,每笔扶贫款发给了谁、哪家多少都要公示,因此魏星月还会到个别农户家去询问,他们对发放情况是否满意。

自2014年起,除办案之外,甘肃基层检察院的检察官们都多了一项工作任务。在统计清楚全省各类涉农扶贫政策和款项后,按省检察院规定,直接向县直涉农资金管理部门、乡镇街道和村级组织派出检察机构,同时各确定1名检察警官专门联系协调工作。

这些检察干警负责监督县区各涉农部门向乡镇公开项目资金分配情况;入驻乡镇的检察官们监督乡镇政府向各村分配的情况;最后再由“承包”村的检察官核对到村款项是否减少,监督这些信息向农户公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