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万里离休后自定“三不”:不问事不管事不惹事(1)

2015-07-16 03:48:57  新京报    参与评论()人

离休生活

1993年3月31日,从政近60年的万里开始了他的离休生活。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万里给自己定了“三不主义”:不参加剪彩、奠基等公务活动;不再担任名誉职务;不写序言不题词。他对自己的要求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问事、不管事、不惹事”,以此作为对在位领导干部工作的支持。本版采写/新京报首席记者 王姝

“该说话的时候我还是会说”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7月报道,对于自定的“三不主义”,万里说,“尽管他们对我都还很尊重,许多重要活动都还请我去参加,但我考虑再三,基本上都没去。我认为不去比去好。去了坐在哪里?讲不讲话?讲什么话?许多情况不了解,讲了人家听不听?这些都是问题。而且去了也不见得起到多大作用。与其如此,还不如能不参加的就不参加,能不出席的就不出席”。

不过,万里强调,“不问事,不管事,不惹事”,并不是不关心党和国家大事,“如果我真正有什么意见,该说的时候,我想我还会说的”。

在政论家马立诚(曾任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编辑)看来,万里1998年4月18日跟他的那次会面,“应该就是老人觉得自己该说话的时候”。

当时,马立诚与别人合作出版了一本书《交锋》,书中对于左派思潮提出了批评,陷入争议,“书里批评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还有极左势力在上世纪90年代散发的四个万言书。出版后争议声和批评声浪很大。我当时还是一名记者,有人就提出应该把我这样的人开除出记者队伍,我感觉到了巨大压力。”昨晚,接受新京报采访时马立诚说。

马立诚回忆,正当各种压力向他聚集时,他接到了万里身边工作人员的电话,他至今清晰记得这次通话中的每一个字,“您是《交锋》这本书的作者吗?万老想跟你见一面”。马立诚觉得很意外,没想到万里想见他,他意识到这次见面是一个好消息,“《交锋》就是磨砺改革锐气、冲破因循守旧的一次努力。书中提到了当年安徽小岗村的包产到户改革。万老是改革闯将,小岗村的包产到户改革就是在他的领导下坚持下来的,我觉得他应该支持《交锋》中的观点”。

1998年4月18日下午,马立诚从人民大会堂西门进入一间大厅。两点半,万里走了进来,一身深蓝色半旧中山装,脚下一双黑色布鞋,身后跟着一位穿军装的警卫。万里这一年82岁,头发和眉毛全都白了,但昂着头,身板很直,步履也轻快。马立诚迎上去,万里伸出手,久久握着他的手,用浓浓的山东口音问道:“你就是马立诚?”“你哪儿找那么多材料,把安徽农村改革写得很准确。”

马立诚说:“万老,您不是让我们多学习吗?我是按您的要求做的,前前后后读了不少资料,也向很多了解情况的人请教。”万里也笑了,用手指了指大厅北侧墙的一道门,那里有一间里屋。马立诚随着往前走,万里一边走一边侧过头来,大声对马立诚说:“你发了财了!”马立诚摇摇头:“没有。”“这本书不是很畅销吗?”万里回过头来看他,眼神里有点纳闷。

“目前,我们出书还没有实行版税制,而是稿费制,按一千字多少钱付稿费,一次付清。”“那你挣了多少钱?”“几万块吧。”万里点点头。

此刻,马立诚的心情完全放松了。他见过一些官,架子很大,说话拉长声调。万里倒像是一位可敬的兄长,没有官场上习见的高下距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