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人大代表:高压反腐下有官员失去干事动力(1)

2015-03-07 04:58:33  新京报    参与评论()人

原标题:谈“为官不为”

“曝光为官不为、治理懒政怠政”成为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的亮点之一,也是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话题。政府工作报告两提“为官不为”,其迅速成为两会热门话题,代表委员们认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调速换挡的关键时刻,各级党政干部肩上的改革发展任务很重,必须对“新常态”下抬头的庸政、懒政、怠政现象引起高度警惕。

现象1

三种苗头:“混”“怕”“熬”

湖南湘潭市委组织部调查发现,部分干部存在三种不良心态苗头:一是“混”的心态。有的干部礼不收了、饭不吃了、红包不收了,但该做的事也不做了,该协调的也不协调了,主动服务意识欠缺,以所谓表面“干净”掩盖实质“不为”;二是“怕”的情绪。有的干部认为改革有风险,干事难免犯错,不干事才不会违规,害怕主动作为“摊上事儿”,从而产生了畏惧心理,于是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三是“熬”的苗头。由于基层“天花板”现象严重、短期内提拔晋升无望,有的干部出现了“慢慢熬”的思想苗头,干脆做起“敲钟和尚”,坐等论资排辈。

现象2  

两种官员:“走读”“走神”

“一项审批时限20天,拖到第19天才通知——缺某某材料办不了!”全国人大代表陈义龙所在企业的一些新技术产品,在申办手续中因一些部门不敢尝试、生怕担责,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而遇阻。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工作在乡村、家住城市的基层干部,“天天往家跑,办事很难找”,群众对这种“走读干部”意见很大。还有一类干部“人在基层、心在上层”,天天琢磨怎么“拉关系、建人脉”,被称作“走神干部”。

“一些干部‘走读走神’、不在状态,懈怠了工作,疏远了与群众的距离,与党的群众路线背道而驰。”全国人大代表于勇认为。据新华社

谈原因

全国人大代表、郴州巿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雷冬竹:“为官不为”现象与“为官不易”心理相关。现在要求多了,规矩严了,感觉“为官不易”,就可能产生当“老好人”“太平官”的念头,不敢动真碰硬,遇到矛盾就绕,遇到问题就躲,缺乏攻坚克难的勇气,工作上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

“为官不为”与“为官不易”心理相关

人岗不适 缺少考核监督激励

全国人大代表胡荣忠:部分党员干部因为人岗不适,缺少考核监督和激励机制,产生了当“太平官”“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错误想法。

市场竞争里掺杂了腐败因素

全国人大代表、泰豪集团董事长黄代放:权力的越位和错位,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市场竞争里掺杂了腐败因素,没有利益的事情就不作为,有利益的事情就很积极,容易越位,很任性。

经济下行中隐藏的矛盾显现

全国人大代表、铜陵市委书记宋国权:在基层,为官不为有几方面成因。一个是干部作风问题,二是在经济下行中,原来隐藏的矛盾显现,一些企业暴露出的问题,是以前没有遇到的,而这些问题又超出了地方政府处理的能力。比如企业资金链断裂、职工下岗、企业需要银行资金贷款。但银行给企业发放贷款有一些程序,不可能给每一个有需求的企业都发放。企业就希望政府出面解决,政府做不到,企业就觉得政府不作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