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6月6日《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张丽娜
农民张立峰在30岁之前最想摆脱的身份就是农民。但没想到的是,“逃离”农村十年后,张立峰走上了“回头路”,重新走进那片长满庄稼和充满希望的土地。
农村新面貌,吸引人返乡
张立峰出生在内蒙古自治区林西县大营子乡土庙子村。过去,张立峰觉得这里太“土”,不仅名字土,放眼看到的也都是滩滩弯弯,“走进马兰滩,黄沙冒了烟,地里不打粮,公鸡上了房。 ”一想起老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这段顺口溜,他就更想离开。
上午7点多,张立峰和工人们驾驶着福星凯恩大犁扣地。今年是他回村种地的第六个年头 ,他准备自己开始单干,承包了400亩地。出生于1981年,穿着夹克、牛仔裤、运动鞋,除了皮肤略显粗糙,张立峰不像个农民,可他的确又做回农民了。
曾经,农村壮劳力大都背井离乡。张立峰也曾认为,只要摆脱掉农民身份,就是人生赢家。 年轻人逃离之后,他的家乡一度都是这样的景象:村子空了、田地荒了、耕牛卖了,村里能见到的就是留守的老人、妇女和儿童。
在地里翻腾了十多个来回,张立峰招呼工人们停下来喝口水。今年他没有跟风种洋葱,而是精选种子种马铃薯和尖椒。 他在周边市场曾做过调研,还认真计算了400亩地的投入和产出。
他认为自己和父辈们种地是有区别的,父辈种地都不算账,种什么是什么,收一点是一点。他的算账本事是跟表哥杨久军学习的。
2014年夏天他回家发现,昔日的小村庄早已不是他逃离时的样子了 :距离县城8公里的城郊村,交通条件变好了,水泥路修到家门口,土坯房变成砖瓦房,干净的自来水流进家家户户的水缸,撂荒的土地成了香饽饽,村民纷纷承包土地发展规模化种植,走上了依靠产业发家致富的道路。
土庙子村居然有了百万富翁 ,比他年长几岁的表哥杨久军,承包土地发展设施农业,带动村民种植圆葱、辣椒、胡萝卜,有的产品远销香港等地区,而杨久军也成了人们崇拜的“经纪人”,这名种植能手,在城里买了楼房,但还愿意留在农村。
张立峰熟练地打理着农机,偶尔修修补补。他在城里打工当过司机,干过泥瓦工,后来在一家汽车修理厂干了8年的修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