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大城市离不开打工者 危险重重的“多合一”怎么办

2017-11-26 06:46:17  央视新闻    参与评论()人

在这次失火的聚福缘公寓,一楼有一家服装加工厂。这些工厂和工人,许多是因为旧宫六年前的“多合一”厂房大火,而向南搬迁十多公里,来到这里,并复制了旧宫的“多合一”厂房模式。火灾和血泪并没有改变仓库、生产、居住叠加的“多合一”模式。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铁民:

每次事故发生之后,仅仅处理人那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把这些教训要总结它的规律是什么,把这些规律和认识形成制度,通过一些行政的办法,得到有效的执行。

在安全生产专家刘铁民看来,“多合一”厂房存在安全隐患,但因其便利生产、降低生活成本,又有一定合理性。要破局这种两难局面,必须在政府区域规划和制度设计上,加大投入。一方面,对于违法生产、不合规经营的黑作坊,必须加大打击。另一方面,要由政府牵头,建立现代化的工业大院。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刘铁民: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铁民:

这些人进城务工,他们是生活的需求。要解决这些问题,应该在总体上给他们很多需求的出路和途径。如果说我们只考虑农村、城市一般性的解决贫困问题,但这部分大规模的流动人口如何使他们有一个舒适的生活条件,有一个安全的工作岗位,这也是我们全面形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周,在集中整治行动中,北京大量地下室、群租房等场所也被清理。这些违规建造或出租的房屋,同样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因为价格低廉,吸引了大量服务业的从业人员居住。在保障安全的同时,他们也急需寻找新的落脚地。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吴必虎:

这种现象大面积出现的原因,是城市发展规律本身的一种体现,是人为很难短期内决绝的。根据这个规律来找到一种,既能够让城市服务业健康发展,不管这个市民从事什么行业,都能够有一个社会的分工。人和工种不存在高和低,只存在合理的比例关系。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健康发展,产业结构,人口结构,居住结构,甚至是住宅的结构也应该有所对应。

北京正在进行大力度的非首都功能与产业和人口的疏解。想走回头路,不太可能,但往前走,对于一座两千多万人口的大都市来说,必然会需要很多的打工者,又该如何更友善、更平等的对待,当然也为了更安全。大火是教训,也该是一次更深思考的机会。

(责任编辑:李皓 CN002)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