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川农大水稻所一篇论文获1350万奖励 为啥不算多?

2017-07-05 07:47:20  新京报    参与评论()人

原标题:因为一篇《Cell》论文,川农大水稻所获1350万奖励经费,这个真的不算多

获得成果有时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因此对科研经费投入除了需要科学管理外,不能对科研成果的转化操之过急。

▲颁奖会场。图源四川农业大学官网

文/张田勘

据悉,6月29日全球顶级学术期刊《Cell》在线发布了以四川农业大学为通讯单位、陈学伟为通讯作者、李伟滔为第一作者的论文。次日,川农大官网刊出《学校奖助陈学伟研究团队1350万》的消息,迅速在网络上演化为“一篇《Cell》论文值不值1350万”的讨论。

7月3日,论文作者之一、川农大水稻研究所所长李平回应:1350万中只有50万元是奖金,50万元是一次性资助的科研经费,1250万元是分5年资助的科研经费。

如此看来,这1350万真不算多。

从重要性来看,研究团队研究的是水稻的天然变异位点——编码C2H2类转录因子的基因Bsr-d1的启动子,其可以有效提高对稻瘟病的抗病免疫能力,为防治稻瘟病提供新的路径。如果深入研究,未来既可以提高水稻的抗病性,又不会对产量性状和稻米品质产生明显影响,因而应用价值巨大。

其次,从该校科研经费投入来看,这1350万也并不算多。根据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发布的《2016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川农大在全国仅排126位,为2.13亿元。按李平的解释,1250万元是5年的科研经费,平均每年250万元。如果川农大未来每年获得的政府科研资金不变,还是2.13亿元,则这一项目仅占1.17%。

中国的科研经费持续增长的背景下,一个研究团队的重要项目一年获得上百万甚至上千万的资金也是常事。国家统计局《2015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透露,2015年,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14169.9亿元,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人均经费支出为37.7万元。川农大水稻所项目团队人数不清,仅按10人计,人均研究经费也不过25万元,这比全国平均水平还低,与清华大学2016年人均科研经费922448元更是有很大差距。

中国的科研经费投入最受质疑的是,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一个广泛引用的数字是,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0%,但发达国家在40%以上。科研经费的投入使用和成果产出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极少的科研投入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但绝大部分达不到,有的甚至得到的唯一结果是失败经验。对此,其实不用太着急,因为中国的科研经费是在近几年才逐步水涨船高。获得成果有时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因此对科研经费投入除了需要科学管理外,不能对科研成果的转化操之过急。

(责任编辑:穆启春 CN063)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