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广州“流浪者”:很多人死后只剩编号 遗体无人认领

2017-06-26 07:47:21  新京报    参与评论()人

原标题:遗体无人认领

在殡仪馆大门左边,立着一排公告栏。公告栏右边,则贴着超期寄存骨灰的情况表。711盒骨灰在2005年就应该被家人领走,但是直到2016年6月12日,遗体依然无人认领。一些人不知姓名,被命名为胡母陈氏、梁英红之婴、罗北平之B,有人干脆是一个编号,A19802无名氏。

广州街边流浪汉。无人认领尸体曾以学徒、民工或者流浪者的身份,生活在城中村、隔断间甚至桥下江边。受访者供图

文|新京报记者罗婷

5月11号清晨,306号房那位胖先生倒在了房间里。

几个小时后,邻居发现他去世,报了警。

在广州市海珠区金紫里直街的这间群租房里,49岁的他占据了一个10平米不到的隔断间,月租350元,他住了5年。

胖,是这位先生给房东和邻居们留下的唯一印象。直到去世,人们都不知道他叫什么,来自哪里,有无亲人。

28天后,他成了编号2017A14123,和其他18位死者一起,被挂上了“广州无人认领尸体查询网”。照片、死因、死亡地点、身高……简单的十一栏信息,定义了他们的一生。

这个网站属于广州市殡葬服务中心,是全国第一家公开无人认领尸体信息的网站。广州每年有超过1000名死者的遗体无人认领,都会在此公示。

根据有限的信息,我们去寻找这些无主遗体生前的故事——

在这个超级大都市里,这些无人认领尸体曾以学徒、民工或者流浪者的身份,生活在城中村、隔断间甚至桥下江边。他们奋斗过也被温暖过,最终死于车祸、饥饿、疾病和命运的无常。

广州市殡仪馆无人认领尸体公告栏。新京报记者罗婷摄

公告栏里的死者

常住人口超过1400万的广州城,每年至少要举行10000场葬礼。规模最大的广州市殡仪馆,年处理遗体30000多具,业务量位居全国第一。

殡仪馆主礼楼的26个告别厅在分割好的5个时段里都塞满了悲伤肃穆的人群。年轻女孩的告别会上,摆着沾满露水的红玫瑰。生前声名显赫的逝者,葬礼会安排在可容纳600人的告别厅。

无人认领的遗体,则是热闹的反面——

在殡仪馆大门左边,立着一排公告栏。左边贴着无人认领尸体的资料。按规定,这些遗体将在公告栏和网上同步公告两个月。

公告栏右边,则贴着超期寄存骨灰的情况表。711盒骨灰在2005年就应该被家人领走,但是直到2016年6月12日,依然所托无人。一些人不知姓名,被命名为胡母陈氏、梁英红之婴、罗北平之B,有人干脆是一个编号,A19802无名氏。

早在2007年,广州市殡仪馆就曾披露数据,称冷藏库中还有1855具无人认领的遗体。火葬场则积压着近6000具无主骨灰。

没人来凭吊这些休止的生命。他们会被塞入尸袋,被黑色金杯车运到广州市殡仪馆。几年前,运尸车车身写有大大的“广州殡仪馆”字样,在外停车十分不便,后来只好改成了放在前窗可移动的字牌。

接着,他们会被送入殡仪馆的冷藏库,或进入冷柜,或搁上货架。工作人员会把遗体进行防腐处理,把面容修饰到至少可以拍照识别的程度。如果实在破碎,他们就不会在网上刊出照片。

两个月过去了,仍没有找到亲属,或是亲属仍不来认领遗体,他们会被包裹着火化。他们生前的故事,将随遗体一同火化,成为永远的谜面。

广州街边的流浪汉,夜里睡在路边。

关键词:流浪殡仪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