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备受关注的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全面实施。参加改革的北京市辖区范围内3600余家医疗机构全部取消药品(不含中药饮片)加成和挂号费、诊疗费,设立医事服务费,医疗服务价格也进行了“有升有降”的调整。
医药分开改革实施后,患者负担会不会加重备受关注。据卫生部门测算,门诊患者费用有所下降,次均降幅为5.11%;住院患者费用略有上涨,例均涨幅为2.53%。改革后北京市医疗费用总量上基本平衡,患者费用负担总体没有增加。
4月8日,随着患者费用的变化,北京医药分开改革正式接受检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透过诸多患者交费项目的变化,公众对此次改革的效果也有了较为客观的评价。
本次医改,北京市通过“一升两降”的结构调整,实现全市医疗费用总量保持基本平衡。“一升两降”,即上调床位、护理、一般治疗、手术、中医等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项目价格,降低CT、核磁等大型设备检查项目价格,并通过配套取消药品加成和药品阳光采购降低药品价格。
其中,医事服务费是北京市医改首创,对应原来收费项目的药品加成、挂号费和诊疗费。三级医疗机构的医事服务费从普通门诊到知名专家,4个层级分别为50元、60元、80元与100元,二级医疗机构分别为30元、50元、70元、90元,一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则为20元、40元、60元、80元。借助医保定额报销,患者在普通门诊就诊,在三级医疗机构需支付10元,二级医疗机构支付2元,一级及以下医疗机构仅需1元。取消了药品加成、挂号费、诊疗费,又引入了医保,拉近了患者对医事服务费的认同感。而从之前试点来看,医事服务费对分流患者起到了明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