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一抔乡土慰英灵 温岭抗美援朝烈士亲人赴朝鲜祭扫

2017-03-31 10:23:14  中国网    参与评论()人

3月30日,离清明还有五天。清晨5时,温岭大溪镇下陈村,天空刚泛起鱼肚白,52岁的村民杨元中穿上平时很少上身的灰色西装外套。肩上的背包里,装着简单的换洗衣物;手中是一个纸盒,里面装着纸钱、香烛,以及前一日从祖坟取来的一捧新鲜泥土。

一切准备就绪。与96岁卧病在床的老父亲和妻子简单话别后,循着大伯杨春68年前去往朝鲜战场的路径,杨元中从这座浙南村庄出发,一路向北。乘火车到杭州,搭上去沈阳的飞机,再坐火车直奔丹东。继续往南,便是朝鲜了。

大伯长眠何处

虽已身在途中,杨元中仍然觉得这一切恍若梦境。他不敢相信,有生之年竟能寻到大伯远在异国的安眠处。

杨春是杨元中父亲的长兄,长兄如父。“那时家里穷,大伯在村里帮人做点零工补贴家用。”杨元中时常听父母念叨,大伯为人友善,是个热心肠。1949年,32岁的杨春尚未娶妻,参军入伍。一别故土,从此杳无音信。

此后十多年间,家人曾不止一次打听杨春的消息,每每失望而归。直到1965年,政府部门送来一本烈士证,家人才知晓,杨春早已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1917年出生。1949年1月参加革命,为步兵3108部队战士。1950年11月,在朝鲜泰川战斗中光荣牺牲。”烈士证上短短几行字,道不尽杨春短暂而又热血的一生。

2014年民政部颁发的烈士证明。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出兵干涉。10月19日,杨春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赴朝参战。至10月底,西线志愿军主力已进至古军营洞、塔洞、泰川以北、云山以北、温井、熙川一线。11月5日,抗美援朝战争第一次战役结束,将进攻的敌军从鸭绿江边赶到清川江以南。

11月25日,志愿军入朝作战的第二次战役打响,至12月24日结束,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诱敌反击,迫使敌军由进攻转入防御,从而扭转了朝鲜战局。

根据烈士证上的牺牲时间,杨元中猜测,大伯可能是在这两次战役中英勇牺牲的。但如何牺牲、葬在何地,却不得而知。由于尸骨未还乡,杨春在村里没有墓。杨元中儿子杨林旭回忆,祖母在世时,每年清明都会在家门口的小路边,祭祀伯公。祖母将伯公一张2寸的老照片视若珍宝,这是杨春仅有的遗物。那是一张杨春刚参军时与战友的合照,照片已泛黄,多处被氧化,被岁月磨损出残缺的边角。

“照片上的伯公很年轻,脸上表情有些稚嫩。”杨林旭说,逢年过节,祖母都会从相框中拿出照片仔细端详,告诫后辈不要忘记远在他乡的烈士。“祖父是村里的篾匠,往年过年时,村里为烈士和入伍士兵送去的灯笼,都是他亲手做的。”杨林旭说,他不止一次见祖父母跟父亲提起,想找到伯公葬在哪里。但66年来,四代人苦寻无果。

寻找阵亡战友的亲人

杨元中曾以为,这个心结总有一天会被时光慢慢封存。他不曾想到,在离温岭不远的杭州,有一位志愿军后代早已开始谋划,如何帮远在朝鲜的烈士寻找亲人。

“我是志愿军的后代。”61岁的彭传贞,从小听父亲讲述战场上震撼人心的一幕幕。父亲彭成禄祖籍四川,出生于1930年。1949年入伍,1951年3月赴朝。

关键词:抗美援朝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