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透视逆全球化表象 从博鳌论坛2017年会主题说起

2017-03-22 17:10:20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新华社北京3月22日电

特稿:透视“逆全球化”表象——从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主题说起

新华社记者杜静

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将于23日至26日在海南博鳌召开,主题为“直面全球化与自由贸易的未来”。而就在两个多月前的瑞士小城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也将颇多笔墨放在关于全球化的讨论上。

两场最具影响力的国际经济论坛聚焦同一话题,其热度不言而喻。过去一年,以民粹主义、保护主义等形式现身的“逆全球化”思潮引起广泛关注。全球化进程是否逆转、未来又将如何演进?喧嚣之中,更应冷静思考,不为表象所惑。

逆全球化≠全球化逆转

当前的“逆全球化”思潮主要表现在英国“脱欧”、美国大选以及由此引发的美英等国政策的变化。但这股逆潮的涌动并不意味着世界范围内全球化进程发生逆转。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认为,当下所谓“逆全球化”更像是发生在欧美国家,带有地域性、周期性、阶段性特点的现象。尽管欧美国家的影响力足以辐射全球,但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对全球化的看法并非如此,全球化的趋势也并未被逆转。

英国《金融时报》刊文指出,今天的全球化经得起保护主义思潮的冲击。全球化的未来不再仅由西方决定。在发展中国家,贸易帮助10多亿人摆脱贫困。新兴世界既有保持全球化进程的巨大利益,也具备捍卫它的空前力量和决心。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支持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立场鲜明而坚定。从年初在达沃斯论坛上提出“要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到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重申“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继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中国向世界亮明拥抱全球化的开放态度。

即便是在这轮“逆全球化”浪潮中心的欧美国家,全球化也只是暂时遭遇挫折。历史表明,美国对全球事务的兴趣时高时低,钟摆回荡在单边主义与多边接触之间。更何况,在各国之间利益交织、合作粘性达到前所未有水平的当下,美国想去全球化也绝非易事。

至于英国“脱欧”,与其说是“逆全球化”,不如说是对欧洲一体化的叛逆。英国首相特雷莎·梅表示,英国“脱欧”是要成为“全球的英国”,寻求与欧洲以及欧洲之外的国家进行贸易。

“灰犀牛”比“黑天鹅”更可怕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经济全球化通过资源的全球配置极大提升了效率,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与此同时,由于缺乏合理有效的国内政策和全球治理而未能兼顾公平,经济全球化导致不平等加剧,催生了“全球化输家”。这部分群体的看法被政治选举放大,成为过去一年“黑天鹅”频飞的重要原因。

但是,相比于“黑天鹅”,更值得关注的或许是另一种动物——“灰犀牛”。

古根海姆学者奖获得者米歇尔·渥克最近出版的《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一书引发全球关注。类似“黑天鹅”比喻小概率而影响巨大的事件,“灰犀牛”则比喻大概率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灰犀牛体型笨重、反应迟缓,你能看见它在远处,却毫不在意,一旦它向你狂奔而来,定会让你猝不及防,直接被扑倒在地。它并不神秘,却更危险。

“灰犀牛”是一种大概率危机,在社会各个领域不断上演。很多危机事件,与其说是“黑天鹅”,其实更像是“灰犀牛”,在爆发前已有迹象显现,但却被忽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