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稳中有进 国企赢得双提升(1)

2017-02-28 14:00:11    人民日报  参与评论()人

中央企业迎来“开门红”——今年1月份,央企实现营业收入1.9万亿元,同比增长8.7%;利润总额891.2亿元,同比增长24.5%。

不单是央企,国有企业运营总体企稳向好。刚刚过去的2016年,全国1.86万户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由降转增,创造了2012年以来的最高增速。更令人欣喜的是,过去国企利润来自于少数行业的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的利润增长点正在形成,结构日趋优化。

利润转好、结构趋优,国企赢得了质量和效益的双提升,为中国经济注入了强劲动能。

止跌回升,利润创2012年以来最高增速

“十三五”开局之年,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走出一条向上的曲线。

营业收入止跌。2016年,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3.3万亿元,同比增长0.3%,改变了2015年同比下降7.8%的颓势。其中,中央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6%,扭转了2015年以来持续下滑的局面。

经济效益转好。2016年,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17万亿元,比上年增加735亿元,同比增长6.7%。不仅终止了2014年和2015年连续两年的下降态势,还创造了2012年以来的最高增速。

亏损面降低、亏损额下降。到去年底,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中的亏损企业为4993户,比上年末减少475户;企业亏损面26.8%,比上年下降3个百分点,亏损额也同步下降。

“国有企业稳中向好,受益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扎实推进。”国务院国资委总会计师沈莹表示。

处置“僵尸企业”——资不抵债、经营停滞,“僵尸企业”消耗着资源,不断制造亏损。处置“僵尸企业”成为国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摸清底数,一企一策,国资委完成了398户“僵尸企业”和特困企业处置治理任务。10家经营困难的央企集团,卸下了包袱,整体实现减亏50%,其中,中铝等8家央企集团一举摘掉了亏损的帽子。

去杠杆——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降杠杆、控风险是实现“稳”的重要环节。紧紧盯住负债率较高的企业,国资委采取负债率、负债规模双重管控的新举措,守住了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市场化债转股等改革措施,更为企业雪中送炭。面对60多亿元的银行逾期债务,中国二重和国机集团重组后,与近20家债权银行艰苦磋商40多次,最终达成“以股抵债+现金偿还+保留债务”的债务重整方案。轻装上阵,2016年二重盈利近5亿元,同比增利20多亿元。

降成本——国有企业像挤湿毛巾里的水一样千方百计“挤”成本。靠精细管理挤成本、靠流程再造挤成本、靠技术创新挤成本……2016年,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降至82.55元,比上年下降0.61元,为201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中央企业收入增幅跑赢成本增幅,高出0.5个百分点。

结构优化,新增长点加速形成

判断发展态势,看速度更看结构。

这是国企运营最大亮点——利润不再集中于少数几个传统行业,新的利润增长点加速形成,结构更优、动力更足。

利润来源从单一迈向多元。过去,国有工业企业的利润集中于石油、电力、煤炭等几个少数行业。审视2016年国有工业企业的利润构成,这种状况发生根本性改变,盈利排前三位的行业,其利润总额占比为65.2%,比上年三大盈利行业的占比下降了10.6个百分点。利润来源趋于分散,其中电子设备、电气机械、医药、酒和饮料精制茶这4个行业合计实现利润总额1656亿元,占到14.1%,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

传统利润大户收缩,新的利润增长点带来更多惊喜。2016年,煤炭、电力、石油开采、石油加工这4个能源类行业国企,实现利润总额占比35.3%,较上年下降了8.3个百分点,较2012年下降了18.2个百分点,是2013年以来连续4年下降。此消彼长,制造业成为利润主要来源,2016年实现利润总额8393亿元,比上年增长36.2%,占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比重较上年提高15.8个百分点,是2013年以来连续4年上升。特别是其中的电子设备、电气机械、医药这类先进制造业异军突起,连续3年进入十大盈利行业之列。

关键词:稳中有进国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