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中国国防部新闻局对媒体证实,中国一艘潜艇在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返程途中停靠马来西亚进行休整和补给,这也是中国潜艇首次访问马来西亚。此前,马来西亚皇家海军官方推特在5日发布消息称,中国海军一艘039型常规动力潜艇和远洋打捞救生船“长兴岛”号访问了马来西亚。
中国海军潜艇访问马来西亚
对于这件事,国内媒体和外媒的报道方式与角度可谓截然不同。在外媒眼中,其绝非解放军潜艇访问并在马来西亚停靠补给那样简单,而是中国水下战力发展和为在印度洋扩张势力而做的准备,一些报道中的遣词用句对中国可谓十分不友好。那么,从地缘和大国关系的角度来说,中国潜艇停靠马来西亚究竟有何意义?哪些国家或将因此感到“胆战心惊”?请看花熊的分析:
马来西亚海军官方推特截图,称中国潜艇为“长城”(常规动力潜艇代号)
加强在南海外缘部分的力量存在——中国或将有位置更加理想的海上补给点
长期以来花熊始终认为,当一国提出对某片地域或海域提出主权声索,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就在于该国是否有足够的力量对主权声索区域形成强大的控制力。换句话说,在谈及主权之前,要先认清自己有多大控制力与影响力,只有具备相当程度的实力与控制力,才有底气谈“主权”二字。
对于中国,近年来,解放军海空实力不断扩充,南海人工岛礁工程也一个个完工并形成规模,中国对南海的实际控制力比起十年前可谓有了飞跃性的提升。而控制力提升的一个明显表现就是,对南海的南部、西南和东南海域,即相对较远的南海边缘地区,中国力量由过去的鞭长莫及发展到今天的游刃有余。
中国海军舰艇在南海海域巡逻
当然,所谓的“游刃有余”也只是相对而言。原因很简单,虽然中国用于南海巡逻与执法的舰船在性能上已经可以到达并在南海边缘海域展开巡逻,但舰艇的自持力绝不会是无限的。于是问题来了,即这些长期巡游南海的舰艇该如何补给。
对于一些中小型舰船,通过停靠在一些人工岛礁港口,以进行食品、淡水、燃料等补给,并进行简单的休整维护,这并非不可行。然而,这些远离内陆的人工岛礁也并非自给自足,驻岛人员的吃喝穿住同样依赖于内陆派来的定期补给舰来维持。
驻岛人员也同样依赖于陆地基地运送过来的补给物资
而且,越是靠近南海边缘海域的岛礁,其补给难度和获得的物资数量往往也就越少,这就导致其能分给巡逻舰艇的物资量将更加有限。因此,若想用人工岛礁那点可怜的物资量来维持那些长期远离港口的巡逻舰艇的海上自持力,其只是一种近似“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在花熊看来,马来西亚港口对中国军舰的开放正是为中方大大缓解了这一难题。从此次解放军潜艇停靠的哥打基纳巴卢港的位置来看,其与中国在南海的数个人工岛礁的距离都未达到50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