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新华社三问今年首次重污染:为何不启动红警?(2)

2017-01-05 19:20:10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4日,渤海湾将刮起东北风,风力不大,沿海地区的雾霾情况会略有好转,但本轮雾和霾要彻底结束,需等到1月8日。这意味着,本轮雾和霾或将贯穿整个“二九”。

“预警发布的价值,在于提前告知、提前减排并采取健康防护等应对措施。”北京市环保局总工程师于建华说,实际情况和预测并不会完全吻合,此轮重污染“前面污染走得慢了点,后面冷空气来得弱了点”。

为何冬季雾霾如此难缠?

专家表示,从2013年开始,很多地方的PM2.5浓度其实是逐年下降的。天津每年平均下降的比例都在10%,说明治霾是有效果的。但是到达一定阶段后,再要有大幅度的下降就变得越来越困难。

北京近四年PM2.5呈持续改善趋势,2016年年均浓度较前一年下降9.9%,2016年重污染共39天,较2013年减少19天。

“重拳”治霾一直在路上。2016年12月29日,山东省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小组组长、副省长张务锋签发了省级红色预警指令,责成济南、德州、聊城发布红色预警并启动I级应急响应。山东各级各有关部门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1761人次,检查企业10374家次,巡查工地6139家次。各地停产企业1820家,停工工地2337个,限产企业2200家。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毛洪钧表示,对于雾霾天气,一方面人们应该正视近年来污染物排放整体体量的上升,供暖面积、机动车数量等都在增加;另一方面,建议相关部门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加大公共交通建设力度,倡导绿色出行,方便市民生活。

“空气质量改善从量变到质变是一个漫长过程。”于建华认为,要彻底消灭空气重污染,根本在于大范围区域内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改变生产和生活方式,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水平,使其与区域环境容量相匹配。

(责任编辑:李皓 CN002)
关键词:雾霾红色预警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