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涛声犹在--记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调研员范涛(2)

2017-01-04 11:20:44    千龙网  参与评论()人

面对这些,范涛没有丝毫的羡慕嫉妒,每每表现出对网信事业发展的欣慰与满足。“而且不忘对我们提醒,在这样一个浮躁的社会,要有所秉持,不可随波”。

新浪网副总编周晓鹏说,“其实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人渐渐地从有血有肉的人,变成了一串电话号码、变成了一个微信号、变成了一个职位、变成了一个资源”;但“范处”永远不变。在大家心里,他是一个可以把众人都揽入怀中呵护的兄长。很多人至今保留着范涛的短信,有一条这样写道:

“在这样一个有阳光的日子里,想到和老友的过往,感受老友的牵挂,你不知道我有多幸福,那是一种足以让人滴泪的感受。”

面对死亡选择“新生”

2009年9月,范涛患脑胶质瘤做了手术,术后恢复了一段时间就回到了岗位继续工作。

2013年7月,范涛病情复发后多次住院治疗。文采绝佳的他对来访者讲脑瘤手术如何百蚁钻心痛不欲生,讲视神经受压迫看书时字迹如何飘忽不定,讲如何寻遍京城名医却日渐恶化;就像叙述别人的故事。他从来没流过一滴眼泪,没有一丝叹息,没有一丁点儿对命运的抱怨。

凭借他的生命意志和乐观豁达,范涛与病魔抗争了七年。每次同事、朋友去看望他,临别时他总是逐一地用力拥抱。看望他的人都说,其实真的不是去看望病人,而是去他那里感受一种神圣。每次归来,心灵似乎都变得纯净澄明。

但范涛自己其实早就做好了离开的准备。他对朋友回忆说,年轻的时候做调查记者,曾专门去探访太平间,理解生死的意义。那时他就十分关注器官移植,曾写过四篇关于器官移植的内参。他清楚在我国有很多病人,需要心脏的、肾脏的、角膜的,等待器官或组织移植的人很多,都需要公民死亡后的器官捐献。现在,得知自己的生命将要走到尽头,范涛做出了追随心灵的选择。

2014年3月3日,他签署了所有的知情同意书以及器官捐献、遗体捐献的申请表。

工作人员说,这是他们见过的第一个有意识做生前预嘱、并且在疾病晚期进行姑息治疗的病人。一家基金会曾为范涛筹到一笔款项,用于后续治疗以及长期护理,被范涛和他的父亲谢绝了。范涛说,自己得病之初得到了亚洲最好的医生救治,后续又有单位和朋友资助,他很知足了。

“今天参加了范处的追思会,没有任何利益驱动,只为纪念一个公认的好人,一个一辈子都在为他人着想的好人。”

“等春暖花开开满我们的阳台,你又飞奔过来兴奋的大喊着:嘿,这次我最快!”

范涛生前的挚友也已经超然,他们用诗一样的文字追忆美好,寄托这一份永远的情思。

(责任编辑:任冲 CN062)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