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月2日报道日媒称,中国政府在日本专属经济区周边等地进行海底地形调查,2016年向国际航道测量组织的下属组织积极提交了以汉语命名的海底地名申请。中国不仅在海上扩大海洋权益,同时还加快了在海底的争夺。
据日本《读卖新闻》1月1日报道,这一国际组织名为国际海底地名分委会,是规定海底国际统一地名的机构。该机构2016年12月21日公布了最新报告,内容是2016年各国申请状况和注册结果。
报道称,从报告看出,中国国家海洋局2016年共进行了50件汉语命名申请,是前一年的两倍多。其中16件被受理,另外34件没有被受理,理由是“很可能演变为与沿岸国家的纠纷,令人严重担忧”。
另一方面,也有中国对日本相关海域提出的主张被通过的情况。2012年,在与日本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邻近的冲绳县宫古岛东南450公里的地点,中国申请的汉语名称“日潭海丘”、“月潭海脊”和“日昇平顶山”等得到受理并注册成功。
报道称,中国进行命名申请的海域多位于公海,原则上调查和命名都是自由的。但命名地点与日本主张的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接近。
海底地形的命名与国家无关,权利在于发现者,其前提是进行学术利用。国际海底地名分委会规定,不受理政治上敏感的命名申请。
有关中国在日本专属经济区附近积极进行海底命名的动向,日本政府分析认为,日本的权益不会受到直接影响。但作为中国试图扩大海洋权益的一环,日本政府对相关动向表示关注。
假设将来中国对日本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内侧进行的命名也得到承认,则中国可能把它用作否定日本大陆架主张的“补充材料”。
日本方面也在积极进行海底命名申请。国际海底地名分委会2016年根据各国申请批准了81件海底命名,其中受理的日本申请达23件。日方今后还将继续提交命名申请。
报道称,中国正举国提高在国际海底地名分委会的影响力。日中在东海等海上权益方面的对立不断加深,围绕海底的争夺也将激化。
从上世纪90年代国际海底地名分委会成立之初起,日本作为主要成员国就积极推进海底地形名称的注册。而中国从2011年才开始参加,当年是北京首次成为会议举办地。中国很可能是以此为契机,注意到了海底地形的重要性。之后,日中在国际海底地名分委会频繁发生对立。
有日本研究者指出,中国进行调查活动和申请命名的地点设定在最大限度接近日本专属经济区和申请延长大陆架海域的位置。这位研究者断言称:“这让人感觉中国是有意为之。”
报道称,中国政府以建设“海洋强国”为目标,积极推进海底命名的目的在于,在东海和南海积累各种既成事实,加深人们对“(中国)实效支配”的印象。
2016年,中国提出的50件海底命名申请中,有21件位于中国在南海提出主权主张的“九段线”内侧。这些申请都是在8月提出的。有人认为,这与7月海牙仲裁庭裁决的余波不无关系。
报道称,中国正谋求在军事、法律和政治等各个领域让自己的海洋权益主张正当化。日本方面不仅要有所反应,还要先发制人进行应对。确保人才和预算等,构筑应对态势是当务之急。
来源:参考消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