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脱贫路子怎么走?农村党支部如何发挥带头作用?农村集体经济探索怎样的发展模式?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塘约村的建设经验近10日来引起了全国各地数百家媒体的广泛关注。
12月10日,由中宣部《党建》杂志社和人民出版社共同主办的“塘约基层建设经验座谈会暨《塘约道路》研讨会”在全国人大会议中心举行。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农民日报、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导报、中国改革报、中国文化报、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网、央视网、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新华社贵州分社、贵州日报、西部开发报、《当代贵州》杂志社、多彩贵州网、安顺日报社、安顺广播电视台、安顺新闻网等66家媒体,近100位记者到会进行报道,中国网特别安排了图文音视频的现场直播。截止12月18日,全国各地超过300家网络媒体对该活动进行转载转发1200余次。
新华社以“贫困乡村如何脱贫?专家学者揭秘塘约经验”为题报道塘约;人民日报用“《塘约道路》探讨基层建设经验”为题宣传塘约;农民日报则关注“农村党支部如何发挥带头作用?农村集体经济探索怎样的发展模式?”;而众多的网络媒体则分别转发转载了现场媒体报道的“专家学者在京研讨塘约基层建设经验”、“塘约基层建设经验座谈会暨《塘约道路》研讨会在京举行”、“媒体聚焦塘约基层建设经验”、“贫困乡村如何脱贫?专家学者揭秘塘约经验”、“《塘约道路》探讨基层建设经验”、“《塘约道路》:贫困村里普通老百姓的脱贫故事”、“《塘约道路》:讲述山村的脱贫故事”等新闻内容。在百度或者360搜索“塘约道路”、“塘约基层建设经验”、“塘约座谈会”、“塘约研讨会”等关键词,数十页面都是媒体关于塘约经验的宣传报道。
塘约村是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的一个山村,辖10个自然村寨,11个村民组,921户,3392人,耕地面积4860亩,是典型的山区传统农业村。
近年来,塘约村以党的建设为抓手,形成党支部、村委会、合作社同心协力的“三套马车”模式,探索实施“村社一体、合股联营”发展路径,进一步激活了农村自然资源、存量资产、人力资本,极大程度地释放了改革红利,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不到4000元提升到2016年的10030元,村集体经济从不足4万元增加到170万元,实现了从省级二级贫困村向“小康示范村”华丽转身,为农村的脱贫致富趟出了一条新路,为西部地区精准扶贫积累了经验。
《塘约道路》一书作者王宏甲在当天研讨会的发言中说,“塘约道路”不仅仅是一个脱贫的故事,塘约村的变化是在集体所有制得到巩固,党支部的领导作用得到加强的情况下而发生的。由于承包下去的零散地块重新集中起来,全村得以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规模发展,生产的组织化和产业化焕然一新。崭新的变局使外出打工的绝大多数青壮年返回家乡重建家园,先前撂荒的土地全部种上,全村老少精神焕发。他希望通过对塘约村的采访、写作,让人们看到农村脱贫的新路径、中国农村的新希望。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取得的最伟大的制度性财富。巩固农村集体所有制和加强党支部在农村中的领导作用,是当前农村改革中关系全局的两件大事,涉及亿万农民的利益。《塘约道路》一书着重报告了贵州安顺市一个叫塘约的村庄,在这两件大事上突出的创造性作为。
当前农村土地确权流转中,如何巩固集体所有制,是全局性的要务。关系大局、全局。2014年,贫困村塘约被一场大洪水浩劫后更加贫困,由此他们成立了“村社一体”的合作社。全体村民自愿把承包地确权流转到新成立的合作社里,进而做到“七权同确”,极大地巩固了集体所有制,全村重新组织起来,抱团发展,走集体化道路,短短两年时间,跃入小康村行列,变化和成效令人惊叹。
为何全国媒体全面聚焦塘约?我们希望进一步梳理媒体的报道方向和宣传兴趣点,探索宣传方式,引导网民关注农村基层建设。同时协同广大媒体宣传推广有益的经验,让广大农村基层组织多一些学习参考对象,不断把广大的农村建设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