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世界自然基金会再质疑鄱阳湖枢纽工程:非唯一方案(1)

2016-11-30 13:31:23  澎湃    参与评论()人

原标题:世界自然基金会再发文质疑鄱阳湖枢纽工程:绝对不是唯一方案

11月29日,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时隔两年后,再次发文质疑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相关规划。

针对11月23日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环评第一次公示,WWF在其微信公众号中呼吁有关决策部门“放弃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方案,避免拟建工程给鄱阳湖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带来的生态、社会和经济负面影响,积极寻求无坝(闸)替代方案解决鄱阳湖枯水期所面临的问题。”

WWF称,“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方案,应该是缓解鄱阳湖及其周边地区整体环境压力和发展压力的方案之一,但绝对不是唯一方案。如果设定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为唯一解决路径,并以此为立场得出利弊结论,只会让我们更加具化既得利益,虚化未知的生态影响和长远利益。 ”

“遗憾的是,过去6年以来,虽有社会各界多次呼吁,但至今没有看到任何除水利枢纽工程之外积极性的研究成果和解决方案。”WWF在该微信文章中写道。

就在11月28日,针对该工程的相关质疑,江西省水利厅、江西省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办公室(下称“鄱建办”)独家回复澎湃新闻称,该工程已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整,使其对生态环境保护利大于弊,其产生的次生影响通过科学合理的调度可以降低和减免。

“鄱建办”还称,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不会对长江中下游省(市)产生不利影响,相关省市对建设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是理解与原则支持的。

2016年11月6日,南昌南矶山保护区,鄱阳湖水位退去后,大片的湖底变成草原,枯水后无鱼可打的渔船停在湖底。

“豚类迁移通道方案并无十分成功先例”

11月28日,“鄱建办”回复澎湃新闻称,建闸后,水位高,水面大,水深增加,栖息空间增大,有利于江豚栖息生境;同样道理,建闸后适当抬高湖水位,鱼类增多,也有利于江豚觅食。

而对于江豚的在工程建成后的“过闸”问题,“鄱建办”承认,工程阻隔会对江豚自由游弋产生影响。鄱建办称,工程前期工作中会与江豚专家密切配合,通过设置大孔闸来解决阻隔影响,专为江豚设置了4孔60米宽的大闸,让江豚过闸。

而就工程对越冬候鸟的影响方面,“鄱建办”回复称,科学合理调控大闸水位,可使湖区枯水期维持适宜改善湿地的水位,增加新的水面面积和浅水水域,对湿地状态的维持是有利的,从而增加越冬候鸟栖息与觅食的空间。

对此,WWF在其微信中称,鉴于鄱阳湖在全球生态格局中具有无可替代的生态地位,阻隔江湖联系的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将对生态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文章称,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设定的方案,将对鄱阳湖水质、鱼类多样性、长江江豚栖息地、越冬水鸟栖息地以及江湖连通产生的不可逆或不确定影响明显存在。

具体为:其一,支持干旱常态化、生态系统退化、生态功能弱化的趋势性研究结论还不成立。

其二,拟建的鱼类洄游通道、豚类迁移通道建设方案在国内并无十分成功的先例,无法确保消除巨大的生态风险。

其三,对湿地而言,自由连通的江湖关系远比人为控制的水位线更重要,水文波动带来的生境异质性和食物丰富度是鸟类多样性的基本保障。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