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官媒:辛苦一辈子 可能真不如倒腾几套房(2)

2016-09-28 13:37:07  海外网    参与评论()人

换句话说,一二线城市土地供应严格控制,会刺激土地价格和房价上涨;货币超发又刺激了需求,又放大了这种上涨的力量。越调控越上涨的循环,就这样闭合了。而无论是当年的四万亿政策,还是今年以来一系列支持经济的刺激政策,资金有很大一部分都没有流入最需要资金的实体,而是流向了楼市。

资料图

推手

数据不骗人。今年第一季度,我国银行信贷和社会融资宽松程度史无前例,新增贷款规模4.61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总额6.5万亿元,均超过或接近历史最高水平,货币规模一直在扩大。本来,投入广义货币、增加流动性是为了提振经济(因为企业要发展就需要钱),但是,投入的这些钱去了哪里呢?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的数据,在完成中报的15家上市银行中,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比例较2015年出现较大幅度提升,占比从之前的三成升至46.58%;个人贷款大幅超过企业贷款,而且个人贷款中,九成以上都是住房按揭贷款。而在制造业银行存款增长的同时,这些企业同样热衷购买理财产品和炒股,企业存款活期化的趋势明显。

资料图

虽然我们一直强调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根基,“脱实向虚”的经济模式很危险,但现实是资本像滑脱的泥鳅一样到处乱窜,崩了股市,又回过头来炒楼市,就是不肯进入实体经济。从今年年初开始,民间投资连续下滑,去年全年还保持了10.1%的增速,今年上半年一下降到了2.1%。这种断崖式下降,让人不安。前段时间,国务院专门就民间投资下降问题组织人力下地方调研,以求解决方案。可见问题之严重。

究其原因,是因为实体经济的投资回报率已经低于融资成本。数据显示,到2015年底,实体经济回报率已经降至5%以下。根据学者刘陈杰的分析,这种回报率降低,有70%的原因可以用劳动力老龄化、全要素增长率下降等因素解释,但另外的30%,可能就是因为预期和信心不足——

简单说来就是,既然现在实体经济没有好的投资回报,那何必不去投看得见摸得着、又一直在上涨的房子呢?于是,就有了本文开篇的现象。

更让我们深思的是,楼市的背后是否还有别的推手?

或许有。今年年初以来,银行系统降低了首付的比例,鼓励按揭利率打折,以及有史以来最高的信贷规模,都在鼓励居民加杠杆买房;同时,在营改增之后,地方税收的下降,也给了地方政府以推高土地价格的动力——要知道,在分税制改革之后,地方的基础财政基本只够用于行政和日常建设。但在财权和事权不对等的现实下,城市要发展就要有钱,今年又关闭了很多地方融资平台,怎么办?土地出让金就成了最大的一块收入来源。所以,就有了怀疑“默许”上涨的声音。

资料图

前阵子,在国家统计局的发布会上,发言人这样说:希望房地产既能支持经济增长,又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可要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

未来?

楼市疯狂产生的杠杆资产泡沫可能会有怎样的危害?

8月29日,资深媒体人张立伟这样写道:“杠杆条件下的资产泡沫化后果非常严重,比如制造金融风险,恶化实体经济,阻碍经济转型等。但最大的威胁是,膨胀的资产泡沫会加速贫富分化以及阶层固化,让中国无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因为经济结构失衡实质上是收入分配失衡,贫富分化扩大只会加剧经济结构失衡,这与中国经济转型的目标南辕北辙。随之而来的人口老龄化可能让中国永远无法走出’中等收入陷阱’,就像日本那样失去一个又一个的’十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