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王石曾赴监狱看望牟其中:同病相怜 惺惺相惜(2)

2016-09-27 13:17:11      参与评论()人

“双重使命是我国第一代企业家的宿命。”牟其中说。

王石看望牟其中

“同病相怜,惺惺相惜”

在洪山监狱期间,知道牟其中经历的犯人都对他尊敬,称他为“牟老”,甚至还有犯人专门跑来看看“前首富”究竟长什么样。

原“东星集团总裁”兰世立、原“德隆系”掌门人唐万新,都曾先后在洪山监狱服刑,并在狱中和牟其中有过短暂的交集,不过牟其中认为二人太重私利,而不顾公利。

在狱外也有人挂记牟其中。早些年,除了夏宗伟,一些曾经的老部下和企业家也曾探望牟其中,包括王石、冯仑等。兰世立在被捕前也曾探视过牟其中,不想后来竟也到了这里服刑。

2007年,经冯仑牵线,王石到狱中探访了牟其中。冯仑早年曾追随牟其中,此外还有潘石屹、王功权等一批如今知名的企业家和名人早年都出自南德。

2015年12月“万宝之争”刚发酵时,王石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看牟其中,首先是因为“同病相怜,惺惺相惜。”

对于这次看望,王石想的比较远。王石说,牟其中还是要出来,出来还是要做事,去看他就是给他一种鼓励。

夏宗伟说,在此之前,王石和牟其中并无直接交往,只有过间接的贸易来往。

当时王石的万科早期做贸易生意,1992年,牟其中与前苏联达成了用中国的轻工产品、罐头食品等1000多个车皮的货物换4架图154客机的协议,在几百车皮罐头食品中就有王石的罐头。此后王石投身房地产后,和南德再无直接交流。“王石去看牟其中,我觉得可能作为企业家都有一些惺惺相惜的这个心态吧。”对于这次探访,夏宗伟给出了和王石一致的说法,“相信王石是怀着真诚想关心老牟的心态去看的。”

论战冯仑

回应冯仑如何进入和离开南德

这次会面后,牟其中给夏宗伟打电话,告诉他这次会面的事情。同时牟其中也写了一封信,让夏宗伟交给冯仑和王石。“我和王石没有直接联系,就给冯仑打了一个电话,约定时间到他那里去。”夏宗伟说,按照与冯仑约好的时间,她由北京的西北角,辗转数趟公交,按时赶到了刚从阜成门搬去大东边的万通中心,去到冯仑的公司,却被前台拦下,冯仑在电话中说“我不在公司,你放前台吧。”

夏宗伟的这次拜访未果,只好将信和两本关于写牟其中的书以及托冯仑转给王石的便条留给了前台转交。但之后,未再收到冯仑的消息。

不久后,冯仑在某杂志发表一篇文章《牟其中》(网络文章题目:《回忆要炸喜马拉雅山的牟其中》)。

文中,冯仑回忆了进入南德以及离开南德的一些往事,称“牟其中是被社会长期压在底层的一个角色,其悲剧性在于要用冲撞体制的办法不断证明自己的强大,要翻身。”“每个人做事情总得有道德感,而牟其中给我最大的震撼是一个人可以没有道德感。”

此后,冯仑在《野蛮生长》一书的“企业家”章节中,写了两名企业家,一个是王石,一个是牟其中。

面对冯仑的这篇文章,牟其中在狱中口述由夏宗伟代笔写了一篇《冯仑,你为什么非逼我说?》的回应文章。


牟其中说,骂挨得多了,筋骨也强壮了许多,“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

“但是,冯仑这次不同,他文章的要害既不是是非之争、毁誉之辩,也不是得失之论,而是一个有关真伪的道德问题。”牟其中说,“这就触及了他自己在文章中振振有词地说的道德底线。”

在文章中,牟其中就冯仑文章中夸大自己作用等事实,以及冯仑如何进入、离开南德一一进行了回应。

虽然牟其中不同意冯仑的文章,但冯仑有一点评价还是中肯的:最早的一代民营企业当中,牟其中是最有创造力、想象力的。“牟其中是第一代贸易类民营企业中做得最成功的,单笔金额几个亿,没人做得过他。”

冯仑说,牟其中的商业逻辑(发卫星、运作航母、炸喜马拉雅山等)并不是都不成立,但是这个逻辑跟社会制度的变化节奏不够吻合,和体制变革的逻辑是冲突的。也许,再等上十年、二十年,他就会有机会成功了。

(责任编辑:周晶晶 CN032)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