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教授:学芬兰"全民发钱"福利模式在中国缺乏实施条件

2016-09-03 06:30:56    环球时报  参与评论()人

李长安:“全民发钱”这剂药治不了“福利病”

芬兰政府近日决定,明年起试行“全民基本收入计划”,其核心内容是向随机挑选的2000名接收失业救助的公民每月发放560欧元基本工资。芬兰政府的这项大胆尝试,被一些学者称为“解决欧洲福利问题的钥匙”,但笔者不以为然。

实际上,向全体民众无条件发放基本收入的思潮在西方由来已久,最早甚至可追溯到托马斯·摩尔的名著《乌托邦》。随着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陷入福利国家陷阱之中,特别是近些年来一些西欧国家经济长期低迷不振,失业率居高不下,政府债务负担沉重,福利制度改革的呼声一直很高。在这种情况下,向全民免费发放基本收入的理念就屡被提及。

按照芬兰政府的试验做法,通过实施该项计划,将会达到“一箭多雕”的目的,包括可以简化行政手续,节省经费开支,减少腐败现象等等。比如2014年,芬兰的社会福利支出为660亿欧元,而如果改成为每人发放800欧元基本收入,取代名目繁多的失业救济、住房补贴和病假补贴等个人补贴项目后,财政预算仅需480亿欧元。

更重要的是,他们坚持认为,“全民发钱”并不必然导致人们工作动机和热情降低。其原因就在于,这一做法只给予每个人“基本收入”,而理性人不会满足于基本收入,因此工作热情并不会消退。且这种做法还能把人们从劳动中解放出来,这将使得社会更有创造性和灵活性。从一些社会组织在美国、加拿大等地以及之前荷兰在乌特勒支市开展的社会实验来看,似乎效果也不错。

但对于“全民基本收入计划”的看法显然存在着巨大分歧。最典型的就是今年6月5日,瑞士在公投中否决向每个公民发放“全民基本收入”的提案。其理由与赞成者正好相反,即免费发放基本收入会让人们更不愿去工作,因而导致更高的失业率,“懒汉”现象将会越来越严重。

从本质上来说,“全面基本收入计划”仍是为了维护现行的高工资、高税收基础之上的福利模式。该项计划仍需要政府的大量投入作为支撑,而这恰恰是许多福利国家的一大“痛点”。此外,该项计划还有可能在公平问题上出现失衡,比如将使一部分人群的福利保障水平不升反降,从而恶化其生存状况。

可见,“全民发钱”的社会福利模式究竟是种“乌托邦”,还是会成为临近崩溃的欧洲国家福利体制的“救世主”,显然还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对于中国而言,现行的社会保障和福利体制也面临着改革和创新的艰巨任务,但这种“全民发钱”的福利模式显然缺乏在全国实施的条件。对于一些地区一部分失业贫困群体,采取更为精准的扶贫解困方式,较之“大撒把”发钱更有意义。(作者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李东舰 CN031)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