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白银连环奸杀案七问:Y-DNA锁定疑凶是误打误撞?(2)

2016-08-29 18:51:46  澎湃新闻    参与评论()人

据权威媒体报道,本案之所以破获全应归功于指纹机DNA技术。另据网络传闻,本案的DNA检测运用了Y染色检测技术。那么,什么叫Y-DNA检测呢?

简单地说,Y染色体是一种在家族男性成员中稳定地代代相传的染色体。一个家族中的所有男性成员所携带的Y染色体信息都是一样的,并且都来源于他们共同的男性祖先。根据这样的规律,如果侦查人员所提取到的DNA中检测到了相应的Y染色体,并且需要排查的所有人员又可以被清晰地划分为若干家族时,检测每一个家族中的一位男性成员的Y染色体,就可以迅速靶定男性嫌犯所在家族,以最大限度的缩小筛查范围。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Y-DNA检测技术的适用是有条件的,那就是筛查范围内的人口必须具有稳定性,且男性成员基本可划归为几大姓氏家族。像本案这种情况,案发地属于人口流动性较强、家族关系较复杂的城市,基本没有Y-DNA检测技术的用武之地,这也就是白银警方为什么要逐一检测市内所有男性户籍居民DNA的原因所在。所以,Y-DNA检测技术在本案中的运用,只能说是误打误撞式的胜利。

刑事主观主义

本案另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是,在长期的侦查过程中,警方给犯罪嫌疑人进行了心理画像,不少对侦查有兴趣的网友也纷纷通过作案手段描绘犯罪嫌疑人的特征。尽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结论,但大多数对本案的犯罪嫌疑人进行的画像都包含这样的信息:情绪失控、暴怒残忍、性能力差。

然而当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后,熟悉他的邻居们却怎么也不敢相信,这个人被描述为变态杀人狂的人居然就生活在他们眼皮底下,并且丝毫没有被他们察觉。甚至于很多村民怀疑警方是不是抓错了人。也有朋友问我,犯罪心理画像到底是个什么东西,靠不靠谱。

这个问题真不是一句半句能说清楚的。简而言之,在刑事主观主义诞生前,刑法学只会关注犯罪人的客观行为,而对他们的心理状态或者主观特征漠不关心。这种只重视客观不在乎主观的倾向后来被越来越多的人质疑。其中一个质疑者——龙勃罗梭——认为,不关注人而只关注行为的做法只能惩罚犯罪,无法做到犯罪预防,于是他依靠自己的医学知识以及揭破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天生犯罪人理论,即所有犯罪人都是天生的,他们都有某些不同于常人的特征(如嘴歪眼斜),刑法的任务就是通过惩罚犯罪把这些人从普通社会大众中揪出来,不论他们犯罪行为的轻重,都要给予严厉处罚,以保护社会不受侵害。

在今天看来,龙勃罗梭的很多观点有些不太能够被接受,不过这种思路在当时却成功地把人们的关注点从犯罪人的行为转移到了犯罪人本身上,从而开创了刑事主观主义的先河。后来,刑事主观主义逐渐发展出了犯罪心理学等分支,犯罪人心理画像就是这样一

点点

发展出来的。这种画像所描绘出来的是犯罪人内心深处的特征,这些特征往往被表面特征掩盖住,不为人所知。所以,村民们不敢相信他们熟悉的邻居就是变态杀人狂,也不足为奇。


死刑及其停止

不少人对于警方对本案案情的公布也提出了意见,比如有人认为本案的相关犯罪情节在2004年才被警方公布,不利于让社会大众提高警惕,防范被害。

其实,类似这样的命案,在侦查过程中警方对于案情的公布想必是非常纠结的。一方面,详细公布案件特征和作案手段确实有利于警示大众;但另一方面,侦查具有秘密性,在案件未破获之前,过多公布案情信息不仅不利于破获案件,反而可能导致其它不良影响,增加社会危险或者司法负担。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