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开国上将故居被拆:房子拆了 居民才知住的是文物(2)

2016-08-28 17:01:34  澎湃新闻网    参与评论()人

记者从双城区拆迁征收办了解到,东北隅棚户区总共有260户居民,占地约5万平方米。这一片区由于地理位置优越,而且双城区拿出了“拆1还1.2”的政策,很多当地棚户区居民把这次拆迁看作是改善居住条件的唯一希望。

记者在棚改拆迁指挥部见到一份28位居民联名的上访信,信中说,“房子扒了,才知道自己住的房子是‘文物’”,1987年双城房产部门将这些住宅以市场价卖给住户,成为居民的私产后,住户们根据自身的需要对房屋的原状和结构都进行了改动修缮,并没有任何部门和个人进行干涉和制止,如今老宅“已经面目全非”。

家住“独立团团部”的于洪生告诉记者,虽然很留恋居住了多年的环境,但老宅实在是无法居住,“一下雨就犯愁,炕上都淌水。买也卖不出去,多少钱都没人买,修也没有修的价值,空了好几年了。”于洪生说。

听说有记者来采访,围到拆迁现场的居民越聚越多。“要是赶上中午,估计你出不了这个门!”张瑞忠说。

保护之难

如今已是一片废墟空地的东北隅片区,四周被新建的高楼大厦和现代化的居民小区包围,废墟旁的几株大树显得很是孤孤零零。

越过一条车水马龙的街道,不远的地方就是“四野前线指挥部旧址”。如今已开辟为博物馆的旧址,曾是原吉林省警察厅长的一所私宅,始建于1917年,占地面积5760平方米,外围是两米高的青砖墙。

这里作为四野的前线指挥部长达两年多的时间,东院为前线指挥部及后勤保卫人员居住,西院为通讯枢纽处,有通向前线和各纵队的电台十二部。彭真、林彪、罗荣桓、刘亚楼、高岗、陈云、吕正操、李富春、程子华、肖劲光等将领都与这里有着不解之缘。作为解放战争重要的纪念地,这里不仅是双城区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现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与这座功能明确、保存完好的四野博物馆相比,马路对面的7处未定级文物,在保护和利用中处境很尴尬。

据介绍,在2007-2012年进行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过程中,双城区被认定的不可移动文物多达140多处。“省里成立专家组到双城来认定的,认定的基础是一些调查资料,。”双城区文物管理所所长姜勇说,有些在史书中有记载,有些就是老百姓口口相传。“认定过程是由省级专家组通过看调查表和现场抽查最终认定并上报,由国家文物局统一向社会公布。”

当记者询问当时认定过程中是否走访过当地居民时,姜勇说,“大杂院儿情况比较复杂,有些才搬来几年,有些是租住的。”

“现在你别管认定的合不合理,既然国家文物局认定了就是了。”双城区文体广电局局长郑孟楠说。

谈到对下一步的保护计划,郑孟楠局长认为,要请省、市文物主管部门对遗址进行论证,看有没有原地保护的必要。“有原地保护的必要就树牌儿保护,按照相关法律规定,由于文物具有不可再生性,连原址重建都不允许,只能遗址保护。如果专家认定没有遗址保护的必要了,该盖楼盖楼,该干啥干啥。”

令居民们不解的是,既然是文物,为什么没有维修修缮的投入?“《文物保护法》对此的界定是,不可移动文物的产权所有人负责维修,谁维修谁投入。”姜勇说,按照《文物保护法》,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和修缮资金应纳入当地政府的财政预算。

“双城区有这个预算,但是很少。一年看护修缮的费用只有万八千块钱儿,连日常的看护费用都不够。全区共140处不可移动文物,每处都不挨着,如果雇人24小时看守,要给人家多少钱啊!”姜勇认为,如果房屋长期得不到修缮,或者居民不具备修缮的能力,还是应该由政府来投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