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香港慈善家李惠贞捐赠中国美术馆1770件背扇精品

2016-08-19 19:49:15    国际在线  参与评论()人

香港慈善家李惠贞捐赠中国美术馆1770件背扇精品

形色各异的背扇展示的是民族的历史文化与记忆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刘思恩):香港慈善家李惠贞从海外收藏回大量中国西南少数民族背扇,向中国美术馆无偿捐赠了其中的1770件。8月19日,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情系寨乡——李惠贞捐赠西南少数民族背扇精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据悉,此次捐赠项目获批由中国文化部和财政部共同设立的“国家美术收藏和捐赠奖励项目”,这是国家对李惠贞女士无私奉献的肯定与褒奖。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表示,这个展览的本身就是一个美丽的故事,李惠贞女士心系祖国,将寄托着千千万万个母亲的殷殷希望和见证着她们心灵美的背扇捐赠于国家艺术殿堂,化为一泓美的清流,汇入伟大民族美的洪流而生生不息。巨川非一源,这种文化的向心力、凝聚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合力。它以精神的美、形象的美、智慧的美、创造的美书写着美丽的中国。珍贵背扇的入藏,也彰显了中国美术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和对民间艺术的尊重。

背扇,也叫“背儿带”,是西南少数民族妇女们在赶集或劳作之时背负婴儿的带子,它既是西南少数民族劳动妇女重要的生活用品,也是本民族审美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有形载体。妇女们用自己的慧心巧手,把对生命的呵护、对祖先的怀念以及对自然万物的热爱都融入到小小的背扇之上。比如,以苗、侗为代表的少数民族背扇,分别以本民族崇信的鱼、桐子花、石榴与榕树花、混沌花、蜘蛛等,暗喻阴阳相交,枝繁叶茂,子嗣绵延。同时,又附加了诸如香囊、流苏、亮片等饰物,同样是为了避邪护生。西南少数民族大多没有自己的文字,对本民族历史的记忆主要来自心口相传的故事传说、诗歌,及以服饰纹样为代表的象形图案之中,即所谓“穿在身上的史书”。苗族背扇中,那些被称为“弥埋”和“浪务”的抽象纹饰,即表示苗族人跨越高山大河,一路南迁的历程。这些沉重的记忆被抽象化后定格在背扇之上,籍此熏陶后辈,传承本民族的文化与历史。理解了它们,也就理解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历史、文化和情感内涵。

李惠贞女士是香港百老汇摄影器材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百老汇慈善基金董事长、福慧教育基金会副主席,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和义务工作已20年。她曾不远万里自费十几次往返于加拿大和四川大凉山之间,给无数凉山孤儿和贫困学子送去母亲般的温暖;也曾于汶川地震期间,捐助千万元物资。当得知中国珍贵的民族艺术瑰宝失散于海外之时,她痛心疾首,在好友香港大学李美贤教授的联络下,她慷慨解囊,将近5000件西南少数民族背扇全部从美国收藏家手中购回,并将其中精美的1770件无偿捐赠予中国美术馆。这些背扇分别来自贵州、湖南、广西、云南等地的八个少数民族,尤以贵州织金、纳雍、黔西等地的苗族背扇数量最多、最丰富,制作年代跨越清晚期到上世纪80年代,很多宝贵的刺绣珍品如今已不可再生。

本次展览从李惠贞女士捐赠背扇中精选150余件展出。观众徜徉于展厅之中,一件件异彩纷呈、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背扇让人目不暇接,仿佛置身织绣艺术的宝库。

中国美术馆精心设计展览,幽雅的靛蓝色背景、巨幅的贵州苗寨图片,用木架结构模仿侗寨民居搭建出展示区,以及用竹竿悬挂的精美背扇,令观众一迈入展厅便有置身于西南寨乡之感。古老的苗族织布机、编带架、各种植物染料、绣花工具,观众可以亲自动手操作系绑的背扇模型,和现场进行织绣展演的苗族老阿妈……让观者对这些融入了伟大母爱和巧思的精湛技艺有了直观的了解。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表示,捐赠展以“情系寨乡”为题,一方面意在通过这些技艺高超、纹饰精美的背扇,让人们感受到西南少数民族妇女用美好情感和伟大母爱织绣起来的绚丽多姿的民族艺术。另一方面,“情系寨乡”也寓示李惠贞女士慷慨出资收藏并无私捐赠给国家的人文情怀与拳拳爱国心。他说:“人间最美的是亲情,人间最爱的是母爱!当母亲将这情和爱以一针一线绣出来,成为美丽的图案,那么这便是美上加美,是人间的至美!”他表示,中国美术馆以美的事业为崇高使命,“我们在收藏美的作品之同时也领下美好的心意”。

(责任编辑:李皓 CN002)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