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媒体:高规格的共青团改革,背后有何政治考量?(2)

2016-08-03 07:19:10  侠客岛    参与评论()人

去年7月,在群团工作会议之后,团中央第一书记秦宜智也点出了这些问题的危险性:“如果共青团再不奋起直追,不仅是跟不上、不适应的问题,而是会被青年边缘化、被党政边缘化,甚至失去组织存在的价值。”

侠客岛曾经解读过这种“边缘化”:一方面,群团组织在社会管理中处于边缘地位,无法有效地参与政治生活和公共事务管理;另一方面,虽然是群众组织,但是在群众中处于边缘,端着官架子,不能真正代表人民群众。针对这两个方面的缺陷,向上应该打通政治参与通道,向下应该接近群众。这一方面要克服衙门作风,和党政机关保持区别,扭转群团组织的行政化倾向;同样,也要避免群团组织内部人员的过度精英化,接纳和代表更多的普通群众。

破局

这次的改革方案,也能非常明显地看出问题导向,基本都是面向“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的“四化”在动刀。

比如,针对难出大院的机关化、行政化,《方案》提出,要在团中央精简机关行政编制,补充挂职干部,“不搞年龄层层递减”;同时,高度强调到基层去,“推动机关干部到基层一线开展工作,建立完善团中央机关干部常态化下沉基层、向基层服务对象报到工作机制,推动机关干部摆脱文山会海、走出高楼大院”;

针对“贵族化”、“娱乐化”,则要在团中央领导机构中“明显提高基层和一线团干部、团员的比例”,五湖四海,“不拘一格从党员、团员中选拔优秀人才”;团干部则要直接联系青年,“每名专职、挂职团干部经常性联系100名左右不同领域的团员青年,兼职团干部直接联系10名左右普通青年”,把活动做实,经常性听取青年的声音,并与他们互动。

事实上,这样的动作已经在团系统内开展。去年9月,团中央就启动了首批386名团干部赴县级团委开展工作的行动,这也是团中央和团省(区、市)委机关干部“常态化下沉基层”工作的地部分。他们计划,在两年分四批,每批选派1/4的干部派驻到县(区)团委工作4个月;首批的386人中,有48名局级干部、180名科级干部。

另一方面,团中央外出调研、蹲点、定点联系的制度也在建设。岛叔有几位相熟的团中央朋友,经常打电话不在北京,一问,都是到外地调研去了。裁减编制、增加监制人员数量,上海等地的团改革已经提前实践总结经验了。

可以预见的是,以共青团的整体改革为先导,在未来,群团组织还可能会有陆续改革;而共青团的改革,则是其他群团组织改革的示范和样本。无论如何,这都是中共这一政党凝聚更大共识的努力:无论是“能顶半边天”的妇女,还是“有力量”的工人,抑或是共和国未来的青年,都是在未来中国发展中至关重要的力量。

文/明日绫波

(责任编辑:李东舰 CN031)
关闭